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

ID:3232749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_第1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_第2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_第3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_第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备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要点及指导一.基本知识: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表达方式:(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

2、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

3、以说明的部分(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4.线索: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5.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6.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4、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补叙(略)*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

5、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7.修辞方法及作用常见的几种修辞:(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突出人物性格。(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

6、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其他修辞:借喻、借代、顶真、通感、呼告、反语、引用、双关等8.记叙中心和详略:详略得当,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5二、记叙文阅读指导1、理解、品味词、句题(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分析词语、句子含义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

7、词语的言外之义。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由表及里,顺藤摸瓜。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

8、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