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

ID:32360486

大小:9.15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2-03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_第1页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_第2页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_第3页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_第4页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弓f玉学提供有益参考。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学人员可以根据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韩国留学生在习得语篇衔接手段时的重点与难点,从而使对韩汉语语篇教学更为有效。0.3语料来源本文的语料分为汉语本族语者口语语料和中介语口语语料两部分。其中,汉语本族语者的口语语料主要是通过课下录音的方式获得的。在这个部分,总共搜集到了10位汉语母语者,共12000余字的有效语料。中介语口语语料方面,语料获得的途径主要有两个:课堂口语表达部分的语料大都来源于课堂实录,而口语考试部分的语料则大多来源于考试录音。在完成了对近三十万字原始语料的转写、删选和分析工作后,最终得到

2、有效的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独自体口语语料41000余字。其中,中级阶段18600余字,高级阶段22400余字。0.4研究方法(1)统计和数据分析法从整体层面上统计相同话题的口语表达中,汉语本族语者和以汉语为目的语的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的衔接手段使用情况,包括:统计衔接手段的使用种类、具体衔接词的使用量;统计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各衔接手段的『F确用例量、正确率;统计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各衔接手段的偏误用例量,偏误率;统计中、高两个阶段韩国留学生各自的衔接手段使用量、衔接词使用量、正确率、偏误率。通过一系列的统计和定量分析,全面考察中高级阶段韩国

3、留学生的衔接手段使用情况。(2)比较法对中介语口语语篇衔接情况和汉语本族语者口语语篇衔接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对中、高两级韩国留学生的口语语篇衔接使用情况进行纵向比较。(3)语料分析法现有的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的课堂口语成段表达语料是本研究最为核心的语料支持。(4)描写、分析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引言本文力图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描写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的口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情况,对其中出现的各种偏误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考察,并对偏误或回避的原因进行合理的解释,以揭示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在口语语篇衔接方面的习得规律。第一章文献综述1.1语篇和语篇衔接1.1.1语篇1952年,美国学者哈里

4、斯发表了论文DTscourseAnal.Fsis,被语言学界视为语篇研究的开端。从此,语言研究开始由句子走向语篇。对于“语篇”这一术语的外延和内涵,各家说法不一: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976)、夸克(Quirk,1985)、黄国文(1988)、胡壮麟(1994)等认为,语篇既可以指书面语,也可以指口语;库尔特哈德(Coulthard,1985)则认为语篇仅指书面语,不包括口语;刘诞辰(1999)却认为,“语篇”专指口语,不包括书面语,相当于英语里的“discourse”0我们认为虽然各家在“语篇”的具体界定上存在分歧,但有一点却是确定的,即:“语篇

5、一般是由一个以上的连续表达单位构成的语言整体¨’。限于本文的研究主旨,本文将采用胡壮麟(1994)关于语篇的界定。在本文中,“语篇”既包括口语又包括书面语。在具体研究中,笔者将以“口语语篇”和“书面语语篇”这两个下位概念对所讨论的不同语篇加以区分。1.1.2语篇衔接作为语篇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之一,自韩礼德(Halliday,1976)首次提出以来,“衔接”便一直是国内外语篇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对于“衔接”的具体界定,学者们的看法却并不一致。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976)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语篇中一些语言成分间的语义联系。人们正是借助

6、这些语义联系来理解语篇中某一语言成分的意义的。在此基础上,他们总结出了指称、省略、替代、词汇衔接和连接等五大英语语篇衔接手段。范代克(VanDijk,1985)则认为,“衔接"是解释深层语义连贯的语法表现形式,是连贯的具体类型。而豪伊(Hoey,1991)认为,“衔接”是篇章内句子里某些能将该句与它前后的句子连接起来的词或语法特征。努男(Nunan,1993)则进一步指出:“衔接是篇章内部相关表达单位之问形式上相互连接的标记或手段”。虽然,关于衔接的概念界定,国内外语言学界至今仍无定论,但笔者从上述界定中发现:相关论述可参见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第7页。4第一章文献综述“

7、衔接”的核心概念在于其语篇连接功能。无论是从单纯的语义角度进行界定还是从语义、句法等复合角度对其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上述学者都在界定中提到了“语篇连接”的概念,所不同的只是对达成这种连接的具体手段的说明。1.2汉语语篇衔接研究1.2.1汉语语篇衔接本体研究相比于国外的语篇衔接研究,国内的语篇衔接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晚。黄国文(1988)《话语分析概要》首次将衔接和连贯作为语篇分析的两大基本内容来进行详细阐述,被汉语学界视为国内语篇衔接研究的开端。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将系统功能语法、语用学等相关理论引入到语篇衔接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