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壳”效应之启示

“椰壳”效应之启示

ID:32367503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椰壳”效应之启示_第1页
“椰壳”效应之启示_第2页
“椰壳”效应之启示_第3页
“椰壳”效应之启示_第4页
“椰壳”效应之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椰壳”效应之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椰壳”效应之启示一个孩子总不乐意吃饭,苦恼的父母用了多种方法总不见效。一天,父亲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把它锯开来盛饭。没想到孩子抢过椰碗吃得有滋有味,食欲和食量大增。用椰壳盛饭给孩子吃,仅仅因为是形式的关系,孩子吃起来味道与感觉就是不一样!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诸多启示。《易经》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班主任工作亦如此,它须尊重学生个性,讲究教育策略的多样性。【启示1】面对学生过失,柔性护理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

2、来涤荡。学生一旦得到班主任的信任,就会加倍地自重自爱,虚心地听取班主任之言、努力做好班玉任交待之事。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没有必要去指责他们。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境遇不同,学生难免有时候会说错话、做错事、走错路。如果是班主任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走错路呢?为何非要一棍子把学生打死?尤其是对“罪行累累”的学生,班主任的耳根千万不能软。因为道听途说的事情,未必都是真的,亲眼见到的事情,也有可能不真实。这就要看班主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如何了。班主任一句不慎的话、一个轻率的行为,弄不好会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灵,给学生的人生留下永恒的阴

3、影。任何人都有上进心,都不愿意犯错误。学生犯错误,当时的出发点并非都是故意的或恶意的。如果采取单独面谈的方式,善意地交谈,使被批评者认识到老师是为他好,并且顾全了他的面子,必会心存感激。老师说的话他就听得进去,些许不妥他也不会计较的。矫正与转变学生行为的不足和偏差,可以先给他一点儿“色彩”。不是说“给点颜色就成彩虹”么?包装式的把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变通为优点、特点,学生就会像在油画缸里染过一样,具有美丽的色彩:红色,红得耀眼;黄色,黄得明亮;蓝色,蓝得深沉;金色,金得夺目。 辩证地看,失误中往往存在着美丽。米饭放得

4、不能吃了,本是失误,可人们发现了酒;舍不得吃的肉变了味儿,熏一熏,就成了腊肉;牛奶搁久发酵了,结果成了酸奶;英国人铂金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试剂洒在板凳上,擦洗后发现抹布上有了淡紫的颜色,这成就了铂金成为染色行业的富翁,也为以后塑料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的失误,班主任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或许就能走出困境。班级工作纷繁复杂,在沮丧的时候,最好把一抹夕阳当作晨光熹微。换个情感,理性地去把握,失望会被希望代替。的确,情感就像一眼深藏不露的泉水,能否喷洒,就靠我们去开掘之;又像熄灭了的蜡烛,能否闪耀光芒,就靠我们去点

5、燃之;更像一条沉睡于深渊的巨龙,能否腾云驾雾,就靠我们去唤醒之。【启示2】面对学生失败,弹性搀扶班主任工作,好比超越障碍物的竞赛。跳过第一道障碍,第二道障碍跟着出现。当被障碍物绊倒时,挫折感自然产生。但凡挫折,多是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而生成。学生有挫折有失败,班主任不可过多指责,要多多劝慰。古训云:“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扬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养蜂人知道,每次割蜜三成,蜜蜂才能得到发展;蚁熊懂得,要保持自己种群的生存,就必须有蚂蚁家族的生生不息。大千世界蕴藏着丰富的哲理,世上万物保持着千丝

6、万缕的联系。班级工作亦然,欲取之,必先与之。兴企之道,在于乐工,工乐则企旺;安国之道,在于富民,民富则国强;驭班之道,在于凝聚学生,学生向班性浓,班级则顺达繁荣。这道理虽浅显而易懂,而班主任要把它视其为一种长久履行的理念,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失败者,理应得到善待。1922年,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希腊人下决心把土耳其人逐出领土,结果土耳其获胜。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土耳其投降时,土耳其总部指挥凯墨尔没有丝毫的愤怒。凯墨尔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他以军人对待军人的口气接

7、着说:“两位先生,战事中有许多偶然的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这位将军宽广的胸怀,绝妙的措辞,高境界的修养,很值得我们做班主任的学习和借鉴。学生今天的失败,不等于今天不优秀。学生今天的失败,不等于明天不成功。郭沫若16岁,在嘉定府官立中学堂读中学二年级,国文考55分,习字69分,算数100分。到四川官立高等学堂三上时,作文90分,代数92分,几何97分。不过,郭沫若没成为数学家,却成了诗人、历史学家、书法家,令那些信奉“从小看到老”的人大跌眼镜。这便是人存在的独特性和相对性之意义所在。我们要相信,每个学

8、生都是十亿里挑一,在整个世界上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个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故事,或许能使我们班主任受到启迪,开阔胸襟:一位深具慧眼的大师,云游到某处,应弟子之约去移一座大山。诵经毕,山岿然不动,在众人愕然之际,大师朝山走去,用力大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启示3】面对学生不识好歹,理性反思班主任奉送拳拳爱心,坚守责任,扒心扒肺为学生操心、服务,有时得到的是学生不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