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黎侗畲族民俗

壮黎侗畲族民俗

ID:32378294

大小:32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04

壮黎侗畲族民俗_第1页
壮黎侗畲族民俗_第2页
壮黎侗畲族民俗_第3页
壮黎侗畲族民俗_第4页
壮黎侗畲族民俗_第5页
资源描述:

《壮黎侗畲族民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维吾尔族洗洁: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爱清洁。他们洗睑用水壶浇洗,不用脸盆。喝茶、吃饭之前定要洗手。特别是吃"抓饭"时,饭前洗手显得更为重要。洗后的手,必须双手紧握,挤出残留的水珠,然后再行擦拭。洗涤餐具、也是一件一件冲洗,然后搁置起来,让其自行晾干,不用揩拭。比如碗盆之类,洗后将口朝下搁置,使其自干。神秘的于田维吾尔族妇女服饰:外衣名字叫“派里间”,外衣特别宽松,用黑色丝绸面料做的,袖口、衣襟全镶有蓝边,最显眼的是胸前左右两边都有7道对称的蓝色条纹图案,看上去很神秘。她们穿外衣时里面通常还陪衬有白色上衣,内衣也很别致,是合领半开套头式的,领口右侧依次排列有9条呈扇面形,用锁绣绣的宽条

2、形图案,圆领口也绣一条宽边,底口绣有羊角纹和碎花纹,领中部有两条相同颜色的绳带,领口花一般为深紫红色。内衣与外衣相映衬,形成了“外7里9”的说法。之所以选择“外七里九”的数字,因为维吾尔族视“7”和“9”的单数为吉祥、幸福的数,就像汉族人喜欢“6”、“8”这些数字一样。于田妇女笑容安详、甜美,步伐自信、从容,奇特的服饰总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哈萨克族--传说:哈萨克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法较多,史籍早有记述。《汉书》所载奄蔡《唐书》所载可萨、萨。公元982年用波斯文写成的《世界域志》一书中,载阿兰国有kasak,这无疑是当今的哈萨克。在哈萨克语意中,“哈萨克”一词有顽强、巨大、坚强有力的意

3、思。对哈萨克民族的起源,有多种美好的传说,如传说在远古代,有位英勇善战的青年首领名叫卡勒恰哈德尔。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突然天空出现异彩,一只白天鹅从天而降,匍伏在其身边,用羽翼掩护着他,并向他口中滴了一滴津涎,而后把他驮到湖边喝水,吃了饭,卡勒恰哈德尔顿觉精神好转,体力恢复,伤口也很快愈合了。这时白天鹅变成了一位天仙美女,与卡勒恰哈德尔形影不离,二人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kazak”(哈萨克),“kaz”意为天鹅,“ak”意为白色。后来男孩长大又生了三个小男孩,长子阿克阿尔斯,次子别克阿尔斯,幼子江阿尔斯。其后这三个阿尔斯就演变成了哈萨克历史上的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

4、哈萨克族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而以展成为稳定、独立的民族。哈萨克族中的氏族部落组织,至今仍保留比较完整。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游牧于我国西北的塞种,大月氏、乌孙康居和匈努等,均为哈萨克人的先祖。到12至13世纪,又融合了陆续迁到天山北部的部分回鹘人、葛逻禄人、契丹人和蒙古兴起的先烈、乃蛮、钦察及察合台汗的蒙古人,从而形成了哈萨克族。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5、。壮族地区物产丰富,纺织业和工艺美术颇为发达,妇女擅长织壮布壮锦,花样清新,“点蜡缦”风格别致。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

6、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

7、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