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传统文化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

ID:32379545

大小:50.3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_第1页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_第2页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_第3页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_第4页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2007-01-2523:41:04)转载▼如何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李存山(按:我最近因某种缘由,把我早期的几篇文章经扫描处理,制成了word文档。其中有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原载《未定稿》1986年第9期,《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8月19、20日曾予以转载。此文有80年代的文化背景和用语习惯,但对于我后来的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文分三部分: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今中国社会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如何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三、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的新生。现将其第二部分转录于下。)对

2、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项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工作;是学问就应有实事求是的学风,是工作就应求达一定的功效。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把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学以致用的学风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自两汉以来有今、古文经学之争,概言之,“今文学以孔子为政治家,以《六经》为孔子政治之说,所以偏重于‘微言大义’,其特色为功利的,而其流弊为狂妄。古文学以孔子为史学家,以《六经》为孔子整理古代史料之书,所以偏重于‘名物训诂’,其特色为考证的,而其流弊为烦琐。”(周予同:皮锡瑞著《经学历史》序言)这两种不同的学风至清代中期和后期,发展为乾嘉学派与康梁学派之

3、不同,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两学派的特点均有论述。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谓乾嘉学派之巨擘戴震的学风是“实事求是,不主一家”。段玉裁谓学问之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说之是非。必先定底本之是非而后可断其立说之是非。……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不断其立说之是非,则多误今人。”梁启超以为:“此论最能说明考证学在学术界之位置及价值。盖吾辈不治一学则已,既治一学,则第一步须先将此学之真相了解明确,第二步乃批判其是非得失。”此为乾嘉学派之学风也。然而“考证学之研究方法虽甚精善,其研究范围却甚拘迂”,这与清朝“文字狱频兴,学者渐惴惴不自保”很有关系。梁启超批评其师康有

4、为曰:“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其所以自成家数崛起一时者以此,其所以不能立健实之基础者亦以此。”梁启超又说:“有为、启超皆抱启蒙期'致用'的观念,借经术以文饰其政论,颇失‘为经学而治经学’之本意,故其业不昌,而转成为西欧思想输入之导引。”此为康梁学派之学风也。梁启超对乾嘉学派与康梁学派的学风特点和利弊论述颇精,但他后期主张“凡学问之为物,实应离‘致用’之意味而独立生存”,“断不以学问供学问以外之手段”,未免又重蹈学用分离的老

5、路。乾嘉学派与康梁学派的学风各有所长,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均有建树,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也各有其弊端。我们今日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把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康梁学派“学以致用”的学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名物训诂”式的微观研究和“微言大义”式的宏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避其短,不诬古人,不误今人和后人,实事求是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评价,而目的则在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今日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有三方面基本的事实,应予肯定。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

6、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有其内在的精神基础;这一精神基础(或曰民族灵魂)不亡,中华民族就会发展。因此,对这一精神基础应予肯定。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在近现代衰而复起的精神基础呢?笔者认为,这就是张岱年先生指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无可比拟的民族凝聚力,所谓君子之自强实就是民族之自强。有这种自强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就会发展,就不会灭亡。的确,中华民族在近代以后落后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曾扭曲地表现为妄自尊大

7、和盲目排外,但当外部的压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华民族终会有一批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中华民族要自强与中华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发生矛盾,但终其实质是会统一的。道理很简单,当不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中华民族就不能自强的时候,那么只要中华民族有自强的精神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就会成为当然的事。试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脚步急匆匆(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沉稳、缓慢恰成对照),志士仁人们前仆后继地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经八十年的奋斗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再试看今天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探

8、索和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声疾呼观念的现代化。这些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