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的一点体会

对幼儿教育的一点体会

ID:32381216

大小:53.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对幼儿教育的一点体会_第1页
对幼儿教育的一点体会_第2页
对幼儿教育的一点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幼儿教育的一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幼儿教育的一点感受章丘市枣园中心小学史静霞邮政编码:250214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已纳入基础教育的范畴,众多的幼儿园、实验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等,早已不是摆设。广大的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到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有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教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感受最深。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和没上幼儿园的大不一样,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性格态度。前者老师很省心,后者就有点叫人操心。事事都依赖老师,说实在的,就是不懂事。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差,思想单纯,性格天真,有些问题,他们提出的见解,往往使成年人感到意外。在死记

2、硬背方面,尤其是对不理解的问题的记忆,成年人也望尘莫及。因此在对他们实施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其强项,取长补短。教师要多引导他们尽量多的记点知识为好,哪怕就是“死记硬背”也未尝不可。脑子里记的东西多了,一方面可以增加“库存”,另一方面锻炼脑子的灵活性,再一方面从小养成多记多背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肯定有利无弊。我女儿二三岁时,为哄她晚上早睡,我特地买了一本《快乐宝宝睡前故事》,共50篇。在她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给她读上几篇,直到睡熟为止。我也不知道给她读了多少遍,导致后来不读上几篇就不睡觉。这样做,大人虽然辛苦一点,但对孩子来讲,不见

3、得是坏事。一个多月以后,“奇迹”发生了。当我又要给她读时,她不耐烦的说道:“不就是《小季玛的心事》、《小花猫》、《小鸭的朋友们》…………。天哪,她一气说出了十几篇,连顺序也没打乱。接着,我翻开书,看着里面的目录让她背,她说的与目录完全一致,顺序也没有颠倒。我又让她看着念,可仍没有难倒她,可她不认字啊,当我问她怎么念的时,她说的是有“小”字的就是“《小季玛的心事》”和《小花猫》、《小鸭的朋友们》,有“三”字的是《三个小矮人》,有“六”字的是《六人走遍天下》,有“月”字的是《月亮的船》等等。因为这些字我都教过她,她也能“活学活用”。这样一顺,那些不认识的字,岂不

4、是也能认一部分。说实在的,要是叫我背目录,我还真不行。看起来“教”的不如“学”的,“学”的超过了“教”的。惭愧啊惭愧!后来我又发现,她自己有时翻开书,装模做样的读一篇,绝大部分语句,同书上相同。要知道。她才三岁,还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看起来,儿童的记忆力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差,只要引导得当,幼儿时期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女儿上了幼儿园后,有一次回家告诉我,说是老师教了她一段诗,是《两个蝈蝈吹牛皮》,我让他给我背了一段。背完后问我:“妈妈,什么叫吹牛皮啊?”我告诉她,吹牛皮就是说大话。她又问:“什么是说大话?”我告诉她,做不到的事情说做到了就是说大话,她天真地说:“我

5、今后要说小话。”我说不行,要说实话。好奇心是儿童的重要特点,兴趣来自儿童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有时让大人也摸不着头脑。“说大话”成了大声说话,岂不谬哉。还有一次,有一个词“徜徉”,我不懂,查字典方知是“安闲自在地步行”。我告诉了女儿。几天后,我忘了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她,他竟说出前几天我告诉她的答案。又一次证明了儿童的“天才”。我认为,在对儿童实施教育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不能对“死记硬背”谈虎色变,该记的还是要记,该背的还是要背。学生学习知识,离开“记”和“背”能行吗?掌握就是一个“背”和“记”的过程。写字首先要记住那个字怎么写,有

6、多少笔顺,数学要记住公式,学文科要背古文、唐诗、宋词、语法、概念等等。离开“背”和“记”,学的知识就成了过眼云烟,谈不上扎扎实实。幼儿时期记住的东西,因年龄小不一定就能理解,你要单单去让他们理解,比让他们背下来困难的多。为什么不走捷径,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记住就行。不理解也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要让幼儿们去理解记忆,跟对牛弹琴差不多,费力不讨好。我的看法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教育方式应让他们多记多背点为好,少一点“理解”“领会”也可以。在“记”“背”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甚至一句句地去教,这对老师也是一种促进,对孩子是一

7、种训练。从小学高年级到九年级,多一点理解,多一点领会,少一点“死记硬背”,但不能没有“记”和“背”。就是说,由“教”“背”“练”到“理解”“领会”,这是一个学习过程的飞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又归结到“鱼”和“渔”的区别。教一个人吃鱼做鱼吃并不难,难就难在“捕鱼”“养鱼”上。因此,现在教学观对“渔”的认识,应在“捕鱼”的基础上加上“养鱼”。不养鱼又捕什么?岂不是“竭泽而渔”。教学生养鱼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既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更艰巨,

8、“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广大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