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人送别诗

浅谈唐人送别诗

ID:32388613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4

浅谈唐人送别诗_第1页
浅谈唐人送别诗_第2页
浅谈唐人送别诗_第3页
浅谈唐人送别诗_第4页
浅谈唐人送别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唐人送别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唐人送别诗汉语言专业:余晓玲学号:081060235【内容摘要】唐代诗歌博大精深,唐代“送别诗”内涵丰富,我们研究送别诗,不能一概而论。唐代的“送别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诗风,而又独具自己本时代的特点,唐人送别诗手法多样,特别是借景抒情更具特色;抒情风格上,或豪放或旷达,或凄婉或含蓄;语言上造句精审,言浅情深,自有天然韵味。唐代“送别诗”慷慨昂扬风格形成的原因在于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社会和这种社会下诗人本身积极进取的精神,开阔的胸怀以及恢弘的气质,唐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按照送别的种类可以分为抒写亲情、爱情的,抒写同僚情、友情的和送上人的三类。【关键词】唐人送别诗特点风格类型

2、中国是诗的国度。的确,中国诗歌的兴盛和成就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相比的,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更是名家名作层出不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而唐代诗歌又可以说是古代诗歌的巅峰,在那里,闪耀着数不尽的颗颗明珠,供世人赏鉴把玩,世代流传。后人读诗,常从不同的角度,把唐诗分作很多类,在这里,我就唐诗中的一类——“送别诗”的特点、风格及类型进行探讨。一、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一)手法多样,情深意长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好友分别,离别情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

3、,在唐人-8-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写落日之景,后两名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城,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

4、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人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白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

5、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免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储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8-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

6、一如醇酒,别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如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就是这类诗歌较为典型的例子,在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诗中,诗人便深深地掩藏了自己的心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些许信息:眼见友人离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渐远,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却谪居岳州,遥无归期,一个“孤”字语带双关,失落与孤寂的情绪便渐上心头了,而一个“浮”字又顿生扑朔迷离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漂泊之愁便更浓了,第三句明写佳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这简淡的秋景中浮现,随着悠悠的湖水荡漾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在评价唐诗时说:“盛唐诗人

7、,惟有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注:出自《沧浪诗话》)以此来评价这类诗歌当不为过。(二)伤感旷放,各有千秋“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人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如王勃的《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这类诗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