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株兰花

记忆中的那株兰花

ID:32394463

大小:50.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记忆中的那株兰花_第1页
记忆中的那株兰花_第2页
记忆中的那株兰花_第3页
资源描述:

《记忆中的那株兰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记忆中的那株兰花,凋谢了我喜欢兰花,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十八年前,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春天,受同事的邀请,上山挖掘野生兰草。因为没事,于是欣喜应诺。不识兰草的我,却偶遇到这样一株兰草——四片叶,两两对出,中间一根独茎,支撑出绿绿的花萼、红红的花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后来才知道,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

2、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还代表着着坚贞不渝不遇的爱情等。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

3、、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鲁迅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采。朱德总司令生前酷爱兰花,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大力宏扬、传播兰文化教育,把多年精心培养的名兰赠给许多花公园;北京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等都有他赠送的兰花。张学良精心养兰,他评价兰花说:“兰花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兰的境界幽远。”他为兰作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赵孟坚、郑思肖、郑板桥等,他们画的兰花表现出了

4、兰的幽雅气质、高洁的灵魂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令人赏心悦目,荡涤心胸、陶治情操,成为优秀的名作而千古流传;而更多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他们爱兰、植兰、咏兰之举,使兰文化成为一种独悠久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成为高洁、独秀的人格象征。所有赏兰、植兰、爱兰、咏兰的人都从兰花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自身的人格与胸怀,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兰文化蕴育、支撑、推动着一代代的人们爱兰、养兰。而且在植兰、艺兰、品兰、写兰、画兰、开发选取育兰花新品、精品的过程中,继承、拓宽、发展着兰文化。每年频繁举办的各种兰

5、事活动、大量兰花书籍的出版等,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兰花事业和兰文化的发达。而全国各地评选兰花为市花、建盖兰花村、兰花专业市场、兰花主题公园、博物馆等,更加深了兰文化的氛围,使兰花和兰文化更好地推广普及,走进千家万户,谱写着兰文化的新篇章。兰草在我的心目中谈不上是什么花中君子、更说不上有何高贵?可是,但你有一天,站在盛开的兰花前,你——绝对会不由自主地、深深地、呼吸它那纯正、幽远、沁人心脾的香气………我把它挖了回来,随意地种在老家门前的那棵老葡萄树旁。因工作的繁忙,早早地把它忘记了。偶然有一天,听别人说起,一株好的兰草能卖很多钱。我才

6、想到栽在葡萄树下的那株兰草。可它,早也叶枯花烂了,连根也腐烂了。我郁闷好一阵子。我问自己:是伯乐不识我,还是我不识伯乐?之后,我努力的寻找我记忆中的兰草,可怎么也找不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