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ID:32405341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_第1页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_第2页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_第3页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_第4页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贵州省仁怀市育人中学张国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来源,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最有力的武器。几千年的汉语文化和思维,是维系我们民族命脉的根本,也是未来世界能够走向大同的重要思想资源。因此,用传统文化濡养语文教育,对有着悠久诗书传统的当代中国来说,十分重要而迫切。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中国”。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国民图书阅读率连年下降,有专家呼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待阅读。这里的阅读,第一要义是中国人先读中国的书,特别是那些历经时间长

2、河的洗刷,依然“光焰万丈长”的经典之作。《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目的更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涵养教师的精神气质、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华民族是靠什么力量凝聚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在人

3、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世界最大的民族,必有使其凝聚在一起的超凡力量,这种超凡力量非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的传统文化莫属,中华民族是一个靠文化凝聚的民族。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都是靠文化来凝聚的,外来的异族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也必然同化于传统文化之中,顺之则兴,逆之则亡。在目前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我越来越感到传统文化缺位对我们社会、民族造成的危害。究其原因,正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重视或忽视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学生,所以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也一天天的弱化,这

4、种现状让人十分担忧。其次是语文学科育人本质回归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不象数学、化学、生物、物理那样以传授技能为主,它必然要承担育人的任务,培养人的精神修养、人生态度,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上世纪我国产生的一批大学问家都是学贯中西。他们不但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同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他们身上形成了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情结,报效祖国是他们永恒的信念。当中国需要他们时,他们均义无返顾地抛弃名利、地位以及丰厚的物质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其精神可歌可泣。他们的民族情结又是怎样形成的?正是早期的传统文化

5、的教育,使他们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久而久之,必然厚积薄发,内化成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义无返顾的回归,正是他们身上民族情结作用的必然结果。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举世公认的大学问家,也更是做人的楷模,这些都是语文学科育人本质的正面范例。另外,育人也和一个人的学识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现在社会上博士、博导满天飞,但我们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学问家,这是因为和老一辈科学家相比,他们之间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大为不同,老一辈科学家追求的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因为他们所接受的传统文化中从不宣扬追求虚名,而今天的某些人更追求个性的张扬和对社会的索取。不同的

6、价值追求,必然导致他们对取得学识的不同的态度,也导致不同的结果。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这些道理也都是相通的。这些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应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把握我们语文教学,也就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不能放弃育人的责任,它应该让学生在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向都要有所作为,而不是把语文仅仅讲成文章学、修辞学、语法学等,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教得充实、教得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时语文学科也会有蓬勃的生命力。育人的本质回归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杜甫有一句诗为“润物细无声”,这就是传统文化作用

7、于学生情景的真实写照。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小时候背诵了许多似懂非懂的诗文、警句,当时朦朦胧胧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就发现那些东西日渐内化为自身的性格修养,成为思想的精髓,并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强烈,其显示的生命力和作用力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一句“天行健,老子当自强不息”可以让人终生为追求理想目标而努力。至于“位卑未敢忘忧国”所展示的报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人,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丈夫气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追求,以及“厚德载物”的襟怀

8、等,不都规范着人生的旅程吗?一句“落叶归根”更是昭示了人的归根的情怀,它能让游子万里回归。它们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作用,是它们直接融化到人的血液里的。第三.从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看,每个人只是连续不断的历史文明中的一段,我们要从前人那里继续文明的成果,我们还要做传承文明中的一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