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ID:32429730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4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_第1页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_第2页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_第3页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_第4页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摘要: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唐代最有作为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究其出现的原因,与唐太宗善于识人、用人密切相关。唐太宗用人之道的特点主要有:一、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二、知人善任,洞人不疑;三、科举取士,广揽人才;四、严以律己,虚心纳谏。关键词:唐太宗;用人之道;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生于开皇十八年,武德九年继承皇位,卒于贞观二十三年。庙号“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唐王朝的实际奠基人。他在位期间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族融

2、合,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前无古人的盛世局面,其原因可能与唐太宗李世民高超的识人、用人之道密不可分。他的识人、用人思想丰富而系统,细腻而远见,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份光彩夺目的珍品。时至今日,对我们如何识人、用人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意义。一、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人才是事业之本,如何选拔和任用人才是关系到兴邦强国的大事,李世民深知此理。所以,唐太宗主张贤人政治,认为治国必先得人。他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19.贞观年间涌现出大批治国贤才

3、,如李勣、魏征,张亮、戴胄、侯君集、张行成、马周等。参与朝政的大臣来自社会各阶层,如关陇贵族有长孙无忌、杜如晦;江东世族有萧瑀、虞世南、褚遂良;士族有高士廉、房玄龄、王珪;山东庶族有程知节、马周等。各地人才风云聚会,同心协力为唐太宗的统治献言献策,形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唯才是举”是李世民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即只要有才能就加以任用。做官是凭本领的大小,要的是真才实学,而不凭亲疏远近,不论门第的高低。他不仅从亲人、旧人中筛选贤能,加以任用,而且从疏人、新人甚至敌人中选出不少文武奇才,大胆提拔。他对古人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

4、用人原则大为赞赏,主张任用官员只用贤能的人,不计资历,不看世族庶民,一概以贤才取用。(一)不计出身门第,士庶并用君主选用士族地主,魏晋以来殊为多见,甚至形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以致竟成为禁锢人才发展的一项弊政。唐太宗力整前朝用人之过失,把眼光转向广大的庶族地主,同时也不放过有才能的士族地主,采取了士庶并举的方针。如他早在藩府时,就注意物色有才能的庶族地主房玄龄、张亮、侯君集等人;同时也信用士族地主高士廉、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继位后,选拔士庶地主的条件更为优越了,王珪、韦挺、魏征、马周均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例如:马周,出身贫寒,当时

5、是中郎将常何家中的一名门客。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让朝臣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中郎将常何不识字,但是所上二十多条竟条条辩理精辟。李世民惊奇地追问常何,常何说是家里门客马周所作。李世民觉得他是个人才,立即召他进宫,但马周却迟迟不来,李世民不厌其烦的四次派人去请。李世民召见后,当场拜为监察御史,再迁中书令。马周为官时处事公正,清正廉洁,第6页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唐太宗在提拔庶族贤能的同时,也并不排斥有才能的士族地主。如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是世家大族,又是唐太宗李世民早年的好友,文武双全,累建功勋。当唐太宗准备要他担任司空要职时

6、,朝廷许多人担心这样做会被人说成是以私人治天下,长孙无忌自己也辞不就职,而唐太宗坚持让长孙无忌担任了司空职务。再例如:李玄道原是后魏陇西李宝家族,后来世代居住在郑州,就成为山东士族地主。贞观年间提拔为常州刺史,对工作兢兢业业,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李世民下诏褒美。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唐太宗识人,用人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是对国家有用之才,无论是庶族地主,还是士族地主,甚至是平民百姓,均可以提拔使用。(二)不计旧怨,以诚相待贞观初,唐太宗对侍臣说:“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但公等至公

7、,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68.他依据这样的原则,大胆起用前朝遗臣和异党中的忠良之人。即如王珪、萧瑀、裴矩、房玄龄、魏征、薛万彻等等。唐太宗知人善任的事例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用和重用。魏征,原来是隐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官任太子洗马。在唐太宗与李建成争夺帝位继承人时,他劝李建成尽早杀掉唐太宗,以巩固太子地位。隐太子在玄武门之变被杀后,唐太宗斥责魏征离间他们兄弟间的关系,而

8、魏征从容回答说,如果太子李建成要是听了他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下场,周围人都为魏征捏了把汗。唐太宗见他临危不惧,致死不悔,认为他是经国之才,遂封他为谏议大夫。再如:薛万彻最初也忠于隐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中血战宫门,失败后太宗多次派人传达旨意不治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