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知识要点(2)

说明文知识要点(2)

ID:32436078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说明文知识要点(2)_第1页
说明文知识要点(2)_第2页
说明文知识要点(2)_第3页
说明文知识要点(2)_第4页
资源描述:

《说明文知识要点(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说明文知识要点(2)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成因、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二、说明文的类型1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2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辨析说明文类型1、《中国的石拱桥》事物说明文2、《故宫博物院》事物说明文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事物说明文4、《向沙漠进军》事理说明文5、《统筹方法》事理说明文6、《死海不死》事理说明文7、《人类的语言》事理说明文8、《松鼠》事物说明文三.什么是说明对象?1.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

2、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就是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

3、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四.1.说明方法: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列图表  摹状貌  作诠释引用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义准确、简明科学地说明事物的本质分类别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几种情况列数字用真实数据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举例子用真实、具体、典型的例子生动、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特征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强调某一事物的特征3.下定义对比作诠释:(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

4、表述。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因而说明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4.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1)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艺术特色.)(2)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桥的形状和结构.)(3)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

5、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了导弹的种类)(4)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举例子生动、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五.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是指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多使用这种顺序。方位词,立足点;3、逻辑顺序概括→具体现象→本质(结果→原因)主要→次要整体→局部六.说明文的语言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题目1:某词能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解题方法归纳1、表态:不

6、能删。2、(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表态:不能删+解释词意+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试题(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2)“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红树林。”“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3)“桥(卢沟

7、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文中用了这个词,表明了卢沟桥的桥面不完全与河面平行,有一定的弧度,而去掉“几乎”一词,则表示桥面与河面是完全平行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使用“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目2:某词能否换其它词,请说明理由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表态:不可以+解释原词意和原句内容+解释换词意和换词后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