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

ID:32441703

大小:219.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_第1页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_第2页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46卷第1期2015年1月建筑技术ArchitectureTechnologyt65·、,olJ46No.1Jan.2015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李卫宁,徐金俊2,陈宗平2(1.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530023,南宁;2.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530004,南宁)摘要:通过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0%,25%,50%,75%和100%),进行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推出试验,研究其界面粘结作用行为。结果表明,加载端和自由端的荷载一滑移曲线相似,但加载端的初始滑移发展相对较早;荷载上升段的钢管纵向应变以负指数函数分布;下降时

2、则呈线性分布,取代率为50%时,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耗能能力为最大。关键词: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中图分类号:TU39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726(2015)01-0065-03RESEARCHONTHEINTERFACEMECHANICALACTIONBETWEENSQUARESTEELTUBE、AND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LIWei-ning,XUJin-jun,CHENZong—ping(1.Guangx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Communicat

3、ions,530023,Narming,China;2.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GuangxiUniversity,530004,Nauning,China)Abstract: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filledsquaresteeltubeshortcolumnswerepushedouttoresearchtheirinterfacebondmechanicalactionwiththeparameterofrecycledcoarseaggregatere

4、placementrate(0%,25%,50%,75%and10O%).TheresultsshowthatthereweresomesimilaritiesofLoad—slipsbetweenloadingendandfreeend,buttheinitialslipofloadingenddevelopedfasterthanthatatthefreeend.Longitudinalstrainofsteeltubeintheloadrisingperiodwasexpressinganegativeexponentialdistribu

5、tion,whileitwasalineardistributionintheloaddeclineperiod.Whenreplacementrateis50%,theinterfaceenergydissipationofRACFSSTisthelargest.Keywords:RACFSST;bond;strength再生混凝土主要是将废弃建筑垃圾以再生粗骨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行为,通过试验研究其粘结料或细骨料的形式循环利用的混凝土,对于保护生强度,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态环境极为有利,符合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试验概况现有研

6、究表明:再生粗骨料中的微裂纹和原始水泥基体作为影响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两1.1试件材料大因素,是限制再生混凝土应用的根源。钢管混凝所用再生粗骨料源自废弃混凝土构件(使用年土作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形式,因其具有高限达50年之久),按标准方法经过人工破碎、筛分、承载能力和良好抗震性能的优点,已在国内外得到清洗及晾干等处理后备用;天然与再生粗骨料粒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本质上讲,利用外包的钢管均控制在5.0~31.5mm之间。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共分可有效克服再生混凝土的部分缺陷、实现再生混凝为5种:即0%,25%,50%,75%和100%

7、,配合比土的扩大应用[t,zl;实际结构中,钢管与混凝土间的见表1。文中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定为0%的再生混凝粘结力是保证结构核心区有效传力的基础,其意义土为普通混凝土,并以此作为强度设计的基准配合不亚于单个构件承载能力。本文着眼于方钢管再生比。方钢管采用直缝钢管,按标准试验方法对其力学眭能指标进行测试,所得实测结果见表2。收稿日期:2014-08—13基金项目:“八桂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广西自然科学基表1混凝土设计配合比金项目资助(20l2GxNsFAA053203);广西科技攻关项目资助kg/m(桂科攻12118023—3);广西理工科学

8、实验中心重点项目资助(LGZX201102)作者简介:陈宗平(1975一),男,广西玉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_mail:zp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