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

【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

ID:32475538

大小:361.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2-06

【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_第1页
【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_第2页
【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_第3页
【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_第4页
【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文】王弼的美学思想.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弼的美学思想体用本末玄学魏晋时代,何晏、王弼等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学”之称的由来,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清,清高快乐;谈,辩论求理。清谈即通过谈理得到快乐创始人:何晏与王弼王弼简介王弼(226-249年)字辅嗣,三国魏玄学家,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因疠疾病卒于齐王曹芳正始十年(公元249),享年二十四岁。王弼的成就与何晏创立魏晋玄学著作:为《周易》《论语

2、》《老子》做注释,著有《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何晏生卒年月(约193-249)汉代大将军何进的孙子,父早卒,曹操纳其母,同时收养了他,因为聪明好学得到曹操的喜爱,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政治上一直不得意,直到240年-249年即曹芳正始年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何晏跟随曹爽被司马懿诛杀。王弼的美学思想1.名教本于自然2.言意之辩3.有无之辩4.才性之辩(体用本末)1.自然与名教之辩名教就是名分教化,指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自然的意思是自然而然、自然无为,它是道的特性和法则。名教属于有为的范畴,自然属于无为的范畴,二者是相对的。所谓名教与自然的

3、关系,实际上就是纲常礼法与自然无为的关系。魏晋玄学是对汉末虚伪名教的扬弃和反叛,玄学家大多既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追求放任自由的生活方式,又不能完全背弃名教礼法,于是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就成为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或偏重于自然,或偏重于名教,或将二者调和起来,于是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谓“名教自然之辨”。名教本于自然王弼认为道家明本体,儒家言功用,两者不可分割。道家倡导的“自然、无情、无”是本体,儒家倡导的“名教、有情、有”是功用,本体只有通过功用才能体现出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名教源于自然,自然本于名教。主张“崇本息末”一方面不否认名教的

4、必要性,认为名教具有维护等级尊卑秩序的作用,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又对名教的作用加以限制。在他看来所谓制度的建立,也就是随着自然状态的消失而出现了统治者;既然有了统治者,就不得不通过各种名分来确定等级尊卑的秩序;但是有了名分制度、确定了等级秩序就可以了,如果进一步有为的话,就会导致利益的争夺;如果完全依靠名分来统治天下的话,就失去了治理天下的根本。既然用名教之末不足以治理天下,那么反过来说就应当用自然无为来治理天下,这样才是把握了治理天下的根本。在他看来,运用智慧明察、善德美名、严刑峻法等手段制止邪恶现象,不仅不胜其烦,而且会带来无尽的负面效应;如果做

5、到绝圣弃智,废除各种积极有为的措施,不仅可以去除人们的欲望,消灭各种邪恶现象的根源,而且可以避免与名教和有为相伴的负面效应。2.言意之辨言意象的关系符号、语言和意义的关系怎样?语言和符号能否表达意义?应当如何把握意义?这些问题是魏晋时期所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是所谓“言意之辨”《易传》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言”是指《易经》中的卦辞和爻(yao2)辞,“象”是指卦象,“意”是指卦象所象征、卦辞所说明的意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文字不能完全代表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意义),于是圣

6、人就用卦象的符号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得意忘象,得意忘言即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王弼在阐释《周易》的意象理论时提出来的“得意忘象”是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在审美的至高境界中,语言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样,言意关系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从不同侧面对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意。同一种“意义”可以由多种言象来表达。审美不离言、象又不拘泥于言象,才能在言象的基础上对言象的超越。言、象即审美符号(能指)意(所指)言意之辩实即体

7、、用与本、末之辩。3.本末有无之辩天地万物、森罗万象之上有没有一个根本的终极存在?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根本是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还是无形无象、没有任何具体规定的东西?换句话说,天地万物的根本是“有”还是“无”?“贵无”说“以无为本”所谓“贵无”,就是以无为贵。王弼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是“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即“道”通过有限与无限、个别(一)与一般(众)、静与动的关系的分析寻求万物的统一性之所在。概括为:有是有限的,无是无限的;有是杂多的,无是单一的;有是运动的,无是静止的;无限、单一、静止的无是本,有限、杂多、运动的有是末。他把无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实际上

8、是把万有归结为一种抽象的观念4.才性之辩魏晋清谈命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