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

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

ID:32488372

大小:28.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_第1页
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_第2页
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历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民族和族群概念的界定,试图使读者理解这两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互相取代。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有利于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关键词:民族;族群三十余年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专家学者们,围绕“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这一问题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诸多的有价值的观点,不断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引入和探讨对我国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进行细化分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研究涉及民族实体权力和利益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弄清二者含义的关系。1关于“族群”的界定来自西方的“族群”观念是多种群体分

2、类的一种方式。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二战后,族群一词被用来取代英国人的“部族(Tribe)”和“种族(Race)”。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族群”概念的广泛使用,对这一概念的研究也就繁衍出许多不同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港台学者倾向于将ethnicgroup译为“族群”,大陆学界也逐渐地接受了这一翻译。但台湾学者将这一概念放大应用于典型的“社会群体”(socialgroup)的范围,易引起概念的泛化。并且西方学者对该词的释义本身分歧较大,使得该词在中国也是众说纷纭。一般学术术语的稳定应用,通常是以收录于学科性或专业性词典为标

3、志的。基于此,要弄清楚“ethnicgroup”是什么?还得揣摩西方相关论著对该词的阐释。最早收录“族群”词汇的是《韦氏新国际词典》当中。根据该词典的定义,“族群”有如下含义:非犹太教或非基督教的异教徒;具有文化传统、心理特质和体形特征的共同体;起源于异邦的原始文化。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N.格拉泽和D.P莫尼汉在其著作中将族群定义为:族群是指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这一群体具有的宗教的、语言的、习俗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共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在中国,人类学界对马克思.韦伯的定义接受较多。

4、韦伯认为,如果那些人类的群体对他们的共同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或者是因为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是对殖民和移民的历史有共同的记忆,而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的延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这种群体就被称为族群。近年来,中国人类学界的学者们,结合本土实际,对“族群”一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化学词典》中对“族群”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根据一组特殊的文化特质构成的文化丛或民族特质而在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它在宗教、语言、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的整体方面的特征,以及在民族和地理的共同渊源上,使它有别于其他的社会群体……”除了上述定义外,被人类学

5、界所推崇的概念是“指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这一群体的宗教的、语言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具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2关于“民族”的界定建国以来,我国开展过多次规模不同的讨论。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是建国以来最流行的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斯大林在1913年提出的“民族”含义即“四个特征”:“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的“民族”概念有别于“种族”和“部落”,强调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在他们这些有关“民族”的讨论中,他努

6、力建立一套完整的逻辑和概念体系,其核心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来定义各个历史阶段的民族含义与性质。斯大林的这个定义坚持4条同时并用,缺一不可。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是一个民族。汉语“民族”概念是伴随着中国所经历的剧烈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与演变也见证了中国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艰难而复杂的历程。古代中国所崇尚的观点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华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地域群体的分类观念。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民”一般指百姓、平民,“族”一般指宗族、家族。当代中国的“民族”概念有其特殊性。《中国大百科

7、全书》中关于“民族”的词条认为“民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定义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种族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属于历史范畴。”最近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有的学者则对此进行回应,认为1949年前的中国“民族”概念并非“舶来品”,而是本土产生的概念。3关于“民族”与“族群”关系的讨论2007年12月,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了题为:“族群、民族:概念的互补还是颠覆”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此会议对“民族”、“族群”等概念的研讨较为深入,但对“民族”与“族群”的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方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