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方法

ID:32488789

大小:28.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浅析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方法_第1页
浅析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方法_第2页
浅析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这三个目标就是三个维度,构成立体。高中语文教学应是立体化的,而且是多元的立体化。在立体化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立体化教学应在学生认知、技能形成等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导法”、“学法”。笔者认为,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可从“点”、“线”、“面”三个维度着手。一、抓住点,突破点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应抓住立足点突破。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不论多么复杂的课,不论什么类型的课

2、,都有“点”可抓,都必须抓住立足点。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广义地说,立足点就是教学目标,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不一定要单独列出,完全可以整合在另外两个维度的目标中。狭义地说,阅读课或立足于积累,或立足于感知,或立足于诵读,或立足于分析,或立足于陶冶情操;写作课或立足于“思”,或立足于“练”;演艺课或立足于“演”,或立足于“诵”;采访或立足于交流,或立足于记录;梳理探究应立足于整理分析;练习课应立足于“练”;其他语文活动或立足于合作,或立足于

3、操作。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应抓住切入点突破。切入点主要是就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教学千头万绪,抓住切入点,教学就有了突破口。有的文本,切入点就是题目或题目中的字眼。诗词教学的切入点常常是“诗眼”。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应抓住着力点突破。教学的着力点是教学立足点的具体化,是教学重点、难点的形象表述或延伸表述,是教学中的关键。勤导不如善导,苦学不如善学,抓住了着力点,纲举目张,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W的着力点因课而异,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根据具体的每一堂课来确定,要根据具体的每一项活动来确定。一般说来,小说、戏剧的教学,第一个着力点应放在情节与矛盾冲突上,第二个着力

4、点应是人物性格及其社会意义,第三个着力点应是环境、细节的作用,第四个着力点应是表现技巧。诗歌、散文教学的着力点可以是景,可以是情,可以是理,可以是美,可以是炼字,可以是意境,可以是情与景的关系,可以是情与理的关系,可以是表现手法。论述类文本教学的着力点可以是一种思想观点,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是论证方法。实用类文本教学的着力点可以是基本事实与基本观点,可以是典型细节及其表现力,可以是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另外,不论什么课,学生的质疑点总是教学的一个着力点。高中语文立体化教学应抓住闪光点突破。闪光点广泛地散布在教学的时空中,学生身上有闪光点,教师身上有闪

5、光点,教学内容中有闪光点。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就会感受到理解与尊重,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就增强了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就会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会对学生产生榜样的效应。学生互相学习欣赏对方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可实现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文本的闪光点常常就是教学的着力点,师生共同抓住,深入探讨,向教学的“线”连接,向教学的“面”辐射,可期实现素养与成绩的同步提高。二、理清线,贯穿线教学思路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一条线。这条线是需要预设的,可以把几个点立体连接而得到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导”的思路,是“学”的思路。教与

6、学的思路清晰,就增强了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练”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一条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教师灌注的,而是通过学习实践内化实现的,教学需要练。“练”要根据立足点和着力点来练,每类课、每节课应有所侧重。“练”就练倾听,“练”就练记录“练”就练办小报;“练”就练朗诵,“练”就练概述,“练”就练讨论,“练”就练演讲;“练”就练抓文本线索,“练”就练概括情节;“练”就练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练”就练分析、表达观点,“练”就练感悟思想感情,“练”就练品味语言,“练”就练顿悟哲理,“练”就练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练”就练试卷。文本线索是文本教学活动的一条线。

7、文本的线索有内容的线索,有情感的线索;有逻辑的线索;有明线,有暗线;有主线,有副线。理清线索,把握文本的结构、内容,常常是文本教学第一课时必要的环节。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则主要以作者“痛悼一悲愤一追忆一控诉一思考”的心理活动为情感线索。诗歌中常常贯穿的是情感线索。《琵琶行》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为明线,以“我”的失意感受为暗线。《声声慢》则以孤寂、凄伤之情贯穿全词。论述类文本常贯穿的是逻辑线索,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三、观一面,面面观。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层面,它常常由着力点、闪光点、拓展点辐射而来。就阅读来说,教学有思想内容的层面,有情感

8、态度与价值观的层面,有技巧、特色的层面,有审美的层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