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ID:32488832

大小:28.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1页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2页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摘要: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时间相对较短,不少高职院校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定位不准、教育体系不够成熟、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健全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等一系列解决措施。关键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

2、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自提出以来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得到了实施与发展,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态势。纵观其这几年的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识还不够深刻、课程定位不够准确、教育体系不够成熟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与政策、培养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能力,有必要对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现状分析(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定位不准依据相关调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职院校师生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

3、那些毕业后要自己创业的学生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其更好地创业,受益团体是小众,对那些将来毕业即选择就业的同学作用不大,故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及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无法被普遍接受。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加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具备成为企业家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并能把创新意识变成现实。它的对象是面向所有的大学生、大众化,而不只是将来毕业即创业的同学。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此认识不够深刻,从而使得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产生偏差,定位不准。(二)教育体系不够成熟目前,我

4、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许多都停留在类似于培训阶段,没有形成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譬如缺乏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没有将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也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中。在全院,系与系之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沟通性和信息共享性不强,没有发挥全院统一整合资源的优势。(三)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于产业知识教学上,内容比较空洞零碎,形式较单一。加上如上面所分析的一样,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准,大多学生包括有些老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毕业后想创业的

5、同学认识创业和了解创业中的可能会用到的一些管理经营方法和财务知识等,这很难激起毕业后即就业的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与自己没多大关系,而恰巧这部分学生通常占学校学生人数的大多数。与此同时,目前创新创业教材缺乏,没有一套完整的动态的教材来做理论指导,使得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只能利用一些零碎的理论知识来做指导,缺乏权威性的内容,若让学生自学,学生很难将理论联系实践,这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好的教育教学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也如此。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大多是辅导员或专

6、业课老师,这部分老师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常年从事的是教学工作,缺乏创业经验,很难从实践上来指导学生。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老师懂管理、营销、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求老师能懂实践。若高职院校缺乏一支健全的师资队伍,很难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拥有一支健全且成熟的师资队伍对学校来说必不可少。2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措施(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如前文所分析的一样,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一方面会使得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不够,另一方面会使得培养目标仅

7、局限于创业培训等功利性目标,没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目标。实际上,创新创业中的“业”不仅仅指的是企业,在汉语词典里“业”还指的是学业、专业、事业等。因此,创新创业可以解释为把新的思维和方法途径运用到学业、专业、事业等领域。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应理解为毕业想创业的学生提供的创业培训,它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作,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新事物,能够觉察机遇、创造机会、抓住机遇等能力,把创新意识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具备成为企业家的能力等。这样,不管以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最起码知道有意识地去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机械性的工作,使

8、其更具有开拓性和进取性。(二)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健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