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的解析

人文主义的解析

ID:32520309

大小:85.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0

人文主义的解析_第1页
人文主义的解析_第2页
人文主义的解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文主义的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世纪,中国教育界盛传着一个可爱的词汇——人文精神。大学讲,中学讲,小学也讲。首先表态,这是好事。起码,比不讲要好一万倍。  人文精神溯源,大致得溯及西方文艺复兴乃至古希腊时期。不想展开。其直接背景在于,1993到1995年,“人文精神大讨论”在文化界展开。此后,概念与精神逐渐濡染,几年以后,延及教育界,并很快成为中国教育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一方面,属于中国教育对关涉整个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大思潮的正常反应;另一方面,属于一种对号入座,证明中国教育的确存在着太多“不很人文”的东西,需要剔除。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一些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眼里,“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概念并不很清

2、晰。这里,存在知识层面的缺失,也存在立场层面的故意模糊。在我看来,后者更为要紧。需要澄清。  在没搞清楚什么是“人文精神”之时,我们的一些教育话语,往往,会使用“人文氛围”一词来予以替换。在一些说法中,堂堂“人文”便成了一种“氛围”。于是乎,打打球,说说笑话,吃吃饭,吹吹牛,这些个最日常最普通的插科打诨,摇身一变,俨然,也成了了某种具备了“终极关怀”意味的大意义大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322页,有着对“氛围”一词的规范诠释。诠释云: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读了注解,越发糊涂,实在搞不清楚什么样的“气氛和情调”才算人文的,什么样的又不算是人文的。是否,作为管理者和教师,对下属和学生说话的

3、时候,一定得嬉皮笑脸才算人文,否则,就不属于人文?  我曾经在很多文字里重申过自己对“说话”的基本理解,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好话坏话之分,只有真话假话之别。按此标准,便有了我对所谓“人文氛围”的强烈腹诽。在我看来,语焉不详的“人文氛围”,忽略了人与人群的立场和利益,简直“态度决定一切”的翻版。而已!  《读书》2006第10期33页,刊发刘红梅的署名文章《什么样的人文关怀》。作者说,她比较认同的“人文主义”含义如下:  人文主义传统的最重要和始终不变的特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人文主义聚焦在人的身上,一切从人的经验开始。其二,每个人自身都是有价值的——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叫做人的

4、尊严——其他一切价值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其三,人文主义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以及其它方面的本能冲动所做的辩解。  刘红梅认同,我也认同。于是,偷他一懒,抄录下来做数。然后,自作主张,提炼,诠释,排出“子虚版”关键词,依次为——尊重个人经验;维护个体尊严;尊重个人思想。  显然,“个人”一词是我加上去的。我为什么要对原文作如是篡改呢?因为,我觉得,任何形式的“人文精神”,必须落实到“个人层面”。可以说,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乃无数个人发生联系乃至构建社会的出发点和根

5、本点所在,没有超越个人意志和利益的权利,也没有超越个人意志和利益的自由。  此话题不再展开。仅此。要重申的,是子虚版的人文精神三要素——尊重个人经验;维护个体尊严;尊重个人思想。请允许我以基础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为虚拟平台,略加展开。  其一,尊重个人经验。  教学的主体,无非教师与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莫过于给予教师以相对宽松自由的“教材处理权”与“教学自主权”。和美国相比,中国基础学校多了一个教学管理的基层部门,叫做教研组。曾听到有国内知名专家自豪地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之所以比美国强”的一招,俨然和现在挺时髦的“学习型组织”异曲同工。或许,教研组的存在有它的价值,

6、但我觉得,目前基础学校的教研组,已经“进化”成了一级“行政部门”,构成了对教师学术自由与学术个性的打压和限制。在有些学校,别说进度与试题,即使教案与教法,都要求统一,美其名曰“集体备课”。我不反对同事间的切磋,但我觉得,真正有效的合乎学术规律的交流,应该是民间的、私下的和非正式的。任何行政命令之下的研究,只能走向研究的反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着,终于走出了“灰蚂蚁”的套子。大街上,美女靓男,我型我塑,多元自我,美不胜收。即使,基础学校的教师们,也能够凭着装束和化妆,秀出自我。但在思想和学术上,基础学校的“个性空间”却依然很小很小。众所周知,自由与个性,乃科学和艺术的灵魂和生

7、命。不尊重“个人经验”的学术,只能被命名为“伪学术”。别无他途。充斥着为学术的中国,即使学生的考分有多么高山仰止,最终,还是无法和没有教研组的美国教育相匹敌。这,已经被20年来的教育因果所证明——20年过去了,中国大陆依然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而美国,次次盆溢钵满,回回满载而归。  其二,维护个体尊严。  最近,网络上盛传某著名高校官员兼学者的高论,说什么现在到了“第四代人权”时代,即“和谐权”时代,并试图“以和谐精神超越传统三代人权的对抗精神”。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