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子爬梯实验

双生子爬梯实验

ID:32522143

大小:92.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0

双生子爬梯实验_第1页
双生子爬梯实验_第2页
双生子爬梯实验_第3页
双生子爬梯实验_第4页
双生子爬梯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生子爬梯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双生子爬梯实验”告诉你,学得最早未必就学得更好发表于:2012年08月03日  12:225家长必须懂的一堂早教课查看大图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仅是每个家长的心声,更是热衷于早教的家长们最有利的理论支撑。中国不是有句话叫做“笨鸟先飞”吗?早起步几年,再笨也比你零基础要好吧?!可现实却未必。□通讯员徐晓蓉金陵晚报记者朱菁菁报道======================================================学得早一定学得好吗?“双生子实验”说:不一定!曾经有一位心理学

2、家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10分钟;另一个到53周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也是每天练10分钟。在第54周结束时,专家给这对双胞胎进行检测。这时,一个孩子已经练了8周,一个孩子才练了2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一定是练习了8周的孩子表现更好,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从53周才开始练习的孩子,只用10秒就爬上了顶层,而46周就开始练习的孩子却用了20秒才完成。“这是儿童心理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双生子爬梯实验’。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开始过早并不等于孩子一定就表现更出众。”

3、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说,“对于家长来说,真正的早教,不是单纯教会孩子加减乘除、ABCD,而是让孩子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掌握必须的技能。”那么家长应该会的“早教”,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让我们看看柯晓燕给出的这一份教学计划表吧。======================================================年龄:0-18个月  教学重点:建立良好的依恋模式  宝宝特点:3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发出社会性微笑,也就是说,会“看人给脸色”了;7个月的时候,

4、宝宝开始对陌生人感到害羞和紧张,对特定的人和玩具会表现出偏爱;一直到18个月,宝宝将在这段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依恋模式”。失败案例:如果你的孩子30岁还不肯谈恋爱,你急得半死,他却告诉你,“无法信任别人,害怕受到伤害”,那么请反省吧。专家解说:什么叫依恋模式?通俗来说,当你的宝宝年幼时,是怎么和你相处的?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还是不肯恋爱、结婚,才来焦虑,因为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0-18个月时期。孩子与父母的依恋模式包括四类:安全型、矛盾型、回避型和紊乱型。这些模式会直接延续到孩子成人后和自己最亲密的

5、人的交往之中。家长该做的:必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人来担任主要养育角色。养育者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每一次表达都有人倾听;给孩子更多的接纳,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强拧;同时保持合作、容易亲近的态度。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会拥有安全感,才会相信自己是被爱的。请记住,这份信念将会跟随孩子一生。======================================================年龄:1-2岁教学重点:让孩子获得自主感宝宝特点:因为开始能够爬行、走路,宝宝感受到了“自我支

6、配”,也想要更多地探索外界;可经常面对“不许”的制止,让宝宝感到无比困惑。失败案例:当你抱怨“为什么宝宝在幼儿园里就是不敢表现自己”时,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家里给了孩子太多“不许”、“不准”的命令。专家解说:孩子这个时候开始尝试“自我支配”,可家长们因为担心发生意外,往往给予宝宝太多的制止。这让宝宝困惑,甚至胆怯。家长们请记住:永远不要指望一个在家乖乖听话的孩子,在外面就突然有主见起来。一个家庭中的乖宝宝,只会是班级里的乖学生,公司里的乖职员。家长该做的:比起不准宝宝做这做那,不如把危险因素扫清

7、后,再鼓励他勇敢探索。当然,肯定有害的危险行为还是要制止的,比如玩火。给宝宝的行为以正确的肯定。不要夸宝宝好聪明、好漂亮,那些都属于“不劳而获”,应该让宝宝知道自己是因为正确的行为被夸奖,所以该说的是很努力、很勤奋。======================================================年龄:2-3岁  教学重点:帮助宝宝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宝宝特点:开始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了,有了“你的”、“我的”的观念;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过虽然聚在一起玩,真的仔细

8、观察会发现还是各玩各的。失败案例:孩子总是很小气、很自私?其实这可能是在2-3岁期间,宝宝开始有了“我的”观念后,你总批评他“真小气”的结果。专家解说:宝宝有了自我的观念,是一种进步,但的确会发生一些“护食”行为。此时家长千万不要批评他小气,也不要故意拿走给别的小朋友。因为此时宝宝的“护食”行为,并不具备道德色彩。你直接剥夺玩具,只会让他困惑“妈妈不爱我了?”如果批评他“小气”,反而让他觉得自己就是小气,以后就真的“小气”了。家长该做的:不要给孩子轻易下负面定义。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