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

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

ID:32532008

大小:2.51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2-11

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_第1页
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_第2页
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_第3页
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_第4页
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篇转喻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篇衔接和连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语篇转喻的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姓名:李文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文旭20120531从语篇转喻的角度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文旭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研究生:李文凭(112009310001131)内容摘要和隐喻一样,过去人们常常把转喻看作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格。转喻研究相对于大量的隐喻研究来讲是很少的。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喻和隐喻一样被认知语言学家看做是一种心理机制,这一心理机制构成了人类许多概念形成的基础。Lakeofr和Jol

2、lllson于1980年共同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隐喻研究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该书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研究视角,从此隐喻学进入了认知领域。Lal【eo行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机制或认知机制并有着自己的规律准则,能够帮助建筑认知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家只是在论述隐喻是顺便提到转喻,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认知语言学家(Goossen,1990;Cr0R,1993;DirVen,1993)开始关注对转喻的研究。在认知语言学里,转喻被描写成Lakeoff称之为“理想化认知模式”(Id

3、ealizedCogIlitiveModel)的一种形式,ICM是一个有组织的概念结构知识域。Lakeo行和JollIlson(1980)首先把转喻说成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可让我们通过一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对该事件进行概念化。Lakeo仃和Tume“1989)则把转喻说成是在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现(conceptualm印pin曲,这一映现包括的“替代”关系主要是指称。综观转喻的研究成果,转喻的研究还停留在词汇层、句法层,而对语篇层的转喻现象及其功能的研究很少。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能决定某个篇章是否能成为语篇,很多学者

4、对语篇连贯进行了研究。衔接是建立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的语法、词汇手段,分别有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手段来实现,属于表层/显性的语VVI西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言衔接方式。卢卫中(2006)认为语篇的连贯性还受到深层/隐性的衔接方式的制约,主张相似性,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等主要认知原则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的深层/隐性衔接手段。在Lakeoff(1987)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Radden&Kovecses(1999)提出的转喻表指三角关系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A1.Shar瓶(2004)提出了转喻的语篇模式,他认为转

5、喻是一种表指现象。转喻表指过程中的核心关系是表征关系,而表征关系有领近原则和因果关系原则两组关系构成。前者又分为部分代整体和整体代部分两种关系,后者又分为原因代结果和结果代原因两种关系。转喻的形式代替形式的表征关系有:形式代概念、形式代事物、概念代形式、事物代形式、概念代概念、事物代概念、事物代事物的转喻表征方式。语篇转喻模式主要作用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层面,转喻与衔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A1.Sharafi认为概念转喻可以解释指称、替代和省略等语法衔接手段;而与词汇衔接的方式主要有同义衔接、上义/下义衔接和整体.部分衔接。转喻与语

6、篇连贯主要是通过图式、框架、脚本、转喻推理实现的。本研究以A1.Sharafi(2004)提出的语篇转喻模式衔接、连贯机制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转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衔接、连贯作用。笔者选取了三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研究语料,总统就职演说作为政治语篇的一部分更具有代表性,并从三方面对转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连贯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一政治演说的背景即语境;第二,在语言表层转喻的衔接机制表现出得连贯;第三在语言深层和文化语境中的连贯。通过实证分析讨论,笔者发现,语篇转喻模式在政治语篇中有独特的连贯作用,同时概念转喻的使用的语用价值和社会功能。概念转喻能使一个

7、语篇达到说服或者鼓励读者或者听者的效果。另外,笔者发现,对政治语篇中的概念转喻的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或者政治生活。通过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分析和探索,我们可以发现,转喻不再只是传统上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认知模式。转喻从语言浅层、深层两个层面现实连贯。在语言浅层是衔接机制,在语言深层次是转喻使用者或者接受者的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对概念转喻认识和对使用者或接受者的文化认知语境的了解是互惠的。一方面,转喻的识别对更好地理解语篇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转喻使用者或接受者文化认知背景的了解对于识别和理解转喻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从转喻表达式的质量和效果上,

8、我们可以理解转喻使用者的生活社会环境和语言能力。鉴于本研究的篇幅有限,其研究成果应被视作试验性的并且需要通过今后的研内容摘要VII究来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