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ID:32555512

大小:79.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_第1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_第2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专题之如何读懂诗歌【教学目的】1、明确《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2、明确诗歌鉴赏三步骤。3、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意象,体味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三、如何读懂诗歌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题干:题干是答题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据(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标题是诗歌

2、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例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思考:标题与这首绝句内容上有什么关系?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

3、,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例2、江亭夜月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思考: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亭,话别之所;夜,启行之时;江,分手之处;送别,提示题材,交代事件,暗示情感(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分别后的孤寂与怅惘。)(二)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细心看下面两首诗的注释,提取有用信息。例1、江间作四首(其三

4、)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3例2、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

5、情感。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中的“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对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月(思乡、念亲);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杨柳(怨别、怀远);松(正直);菊(高洁);梅(坚贞);舟(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之情)等。例1、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

6、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例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7、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找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四)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一般诗人都喜欢在诗的结尾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例1、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

8、,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