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

ID:32560363

大小:315.0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2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_第1页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_第2页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_第3页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_第4页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元中学新高2012级13-14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胡霞审题人:王秀君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时期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2、“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4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

3、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6.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27.“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

4、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8.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9.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人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西域传到西方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

5、位逐步提高1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固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A.阶级斗争分析法B.“三个有利于”标准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1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13.康有为以儒家典籍《公羊传》“据

6、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12乱国、小康、大同”来阐释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表明A.维新派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B.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是相通的C.维新派以民主共和制为改革目标D.康有为以西方历史进化论取代儒家历史循环论14.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15.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

7、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这表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国时期教育发生根本变化C.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D.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16.大学生就业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17.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

8、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18.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