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的平等观及其制度体现

物权法的平等观及其制度体现

ID:32568462

大小:58.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物权法的平等观及其制度体现_第1页
物权法的平等观及其制度体现_第2页
物权法的平等观及其制度体现_第3页
资源描述:

《物权法的平等观及其制度体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权法的平等观及其制度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自己合法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意愿日益提升。《物权法》自1993年开始筹备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经历了多年的审议和数次的修改,终于在2007年经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在当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物权法》分为总则(包括基本原则、物的变动、物权的保护);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占有共五编、19章247条。其主要内容涉及: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于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关于国有财产的范围和保护问题,国家所有权的行使问题;关于集体财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有权;关

2、于房屋等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关于征收补偿的方面。《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由于《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较之《民法》的其他部分,它更为直接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关系。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物权法》确认着生产和交换的前提,体现了分配的结果,并且也决定着消费的范围。因此,物权法如同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物权法上的平等保护原则,是指物权的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享有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在受到侵害以

3、后,应当受到物权法的平等保护。《物权法》的核心是在产权上,因此财产平等保护是物权法的首要原则,是民法平等原则在物权法中的具体化。正因为物权主体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故各类型的主体通过合法取得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都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民法以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为基础将所有权的类型划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因此在财产归属依法取得的前提下,作为物权主体,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对他们的物权都应给予平等的保护。而《物权法》出台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几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物权法在其制度上的平等保护原则:对于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物权法》首次规定土地

4、承包经营权是物权,同时也规定任何单位在征收土地时,要对承包经营权人进行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明确为物权之后,农民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所承包的土地行使充分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处分的权利,对承包权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分割等各种形式的处分,从而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率,同时有利于保护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投资,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一个城市的发展,必将涉及到房屋拆迁的问题,由于拆迁涉及的利益冲突极为复杂,拆迁纠纷也不可避免。《物权法》的出台,对于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立法作用,该法规定了“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

5、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此条款明确了政府作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平等的法律关系,保证了公共利益在拆迁过程中享有相对优先权;同时也保障了被拆迁人的私有物权,对拆迁中侵害被拆迁人物权利益的行为给予禁止,强调了被拆迁人的社会保障权和居住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问题根据《宪法》我国土地实行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在《物权法》出台之前,集

6、体土地只能转用给政府,由于集体土地制度不能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流转,导致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而《物权法》的出台,加强了对集体财产的保护,明确了集体土地应有的价值及权益人,明晰了集体土地产权,改变长期以来集体所有权与成员利益相脱离的状况,规定了违法强占集体用地的行为将依法受到有效的法律约束,体现了平等保护国有和集体财产的原则。公民个人财产权的问题《物权法》的平等观还体现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方面上,由于物权的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因此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在受到侵害以后,应当受到物权法的平等保护。《物权法》的实施,切实将私人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同时受

7、法律保护,切实维护了个人所有权;且规定自然人无论贫富、强弱,其财产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综上所述,平等观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物权法律具体制度的基石,贯穿于物权法的始终,同时也是我国物权法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充分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