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

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

ID:32578870

大小:126.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2

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_第1页
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_第2页
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_第3页
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_第4页
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初新课预习和拓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源于名校,成就所托初中语文备课组教师杨燕燕班级预初学生日期上课时间学生情况:主课题:文言文基础知识和拓展(一)教学目标:1、文言文阅读的朗读停顿2、常用实词的积累和运用3、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把握4、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教学重点:1、文言文阅读的朗读停顿2、常用实词的积累和运用3、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把握4、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教学难点:1、常用实词的积累和运用2、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把握考点及考试要求:1、文学文化常识考察2、常用的和有特殊用法的实词释义考察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10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源于名校,成就所托教学内容知识精要1、文言文阅读

2、的朗读停顿2、常用实词的积累和运用3、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把握4、文学文化常识积累热身练习句读小故事(一)从前有家员外,老年得子。全家当作掌中宝。家中有一上门女婿,能干非常。员外家的里里外外,他操持得非常好。员外给儿子取乳名“张一”,请了一位先生,教儿子读书。可是先生却让员外把儿子的名字取成“张一非”。后来,员外老了,请儿子的先生帮助自己立遗嘱。遗嘱是这样的:张一非吾子也财产尽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员外死后,女婿拿着这个遗嘱想夺得员外的家产。到了衙门,女婿就按照这个遗嘱念到:“张一,非吾子也,财产尽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县官一听,是啊。于是,就准备把财产判

3、给女婿了。后来,先生到了。这篇遗嘱是他写的。他重新念了一遍,最后县官把财产判给了儿子。那么,请你写一写,这份遗嘱的正确内容究竟是什么呢?答题:10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源于名校,成就所托答案:张一非,吾子也,财产尽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句读小故事(二)古时候,有个秀才要招收学生,他对穷人子弟不收费,对富豪子弟却要很多报酬。他出了一则告示,在说明索取报酬的地方这样写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穷人子弟来,他是一种读法;富人子弟来,他又是一种读法。你能用不同的标点法,指出他的这两种读法吗?答题:答案:穷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

4、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富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精讲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朗读停顿10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源于名校,成就所托二、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

5、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与:和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

6、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转折。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10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源于名校,成就所托  引之:拉住。  不:不,“不”通“否”,是不是。  已去:已经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编撰。三、实词运用古今异义词  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

7、,感到惭愧四、剖析课文对于故事结尾的“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你如何看待?解答:故事结尾有争议,可以自由解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10创新三维学习法让您全面发展源于名校,成就所托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

8、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