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

[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

ID:32585218

大小:80.1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13

[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_第1页
[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_第2页
[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_第3页
[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_第4页
[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终稿]第七、八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编排了主题课文《古诗三首》《美丽的小兴安岭》,快乐读书屋《沙漠奇观》《锡林郭勒草原》,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的美丽,无限妖骁的自然风光。“能说会写”板块配合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心屮的风景”和习作“照片的回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身临其境的自然风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风景。“语文七色光”围绕主题单元安排了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本单元的课文语“快乐读书屋”的文章文质兼美,具备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在教学屮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屮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培植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学情分析:我班孩了对口然风光类的文章一直很

2、感兴趣,这一单元的学习一定很容易,如果在课上播放景色图片或视频,孩子们一定更加感兴趣。另外,三年级的孩子对祖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单元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让学生进一步领略祖国的自然风光,激发爱国热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冇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是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背诵三首古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4.了解沙漠屮的自然奇观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5•通过介绍风景引导淫生进一步加强留心观察,身边景

3、物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用心去感受风景,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6.使淫生了解摘抄的好处,培养经常摘抄的好习惯。7•练习多咅字组词,把词语整理通顺成句了,学会积累关于描写景物的占诗名句。&了解我国的六大口然保护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难点:注意身边的风景并能比较有条理的进行介绍。《古诗两首》预习单课内预习课内课外预习预习时间自己评:☆☆☆☆☆组长评:☆☆☆☆☆教师评:☆☆☆☆☆课文直通车:开篇导语: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古诗?常规预习:(1)读古诗,从整体上把握并利用工具书自学字

4、词。(2)大声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自己评:☆☆☆☆☆;家长评:☆☆☆☆☆动脑思考:1、《山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古诗?2、在《敕勒歌》这首古诗屮,你看到了什么景彖?质疑积累园:(1)对不理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内容画上问号,也可以把想提出问题写下来。(准备在小组学习中或全班研学中交流解决。)(2)标记重点词语、句段或相关内容,反复读读;也可以写写、抄抄、背n;还可以对有感悟的内容,写写批注。“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

5、,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彖,领悟诗文大意。学情分析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授课拓展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所以不宜太深,主要培养学生的想彖能力,所以配上音乐和图片,以增加视觉效果。教学冃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2.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

6、第一课时一、播放录像,引出新课。1、播放《山行》的陆面,让学生自由说说观看后的感受。2、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揭示课题。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配乐朗读诗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浏览全诗,初步感受这着诗的韵律美。2、学生门由朗读占诗,要求:读得止确、流利。3、指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三、学法迁移,自读自悟。1、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理解词义。2、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屮标注岀来。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四、师生共议,理解诗意。1、指名朗读全诗,讨论根据词义给多音字注音。2、理解诗文(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你读懂了哪

7、些诗句?(2)通过联系上下文你读懂了哪些诗句?(3)还有哪些诗句不懂?师生、生生互动讨论。(4)师生归纳整首诗文。五、图文结合,欣赏意境。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图片)思考:(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2)作者描写它的什么特点。2、学生自由分组讨论,讨论后发表口己的见解。3、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想象画面。4、小组合作,把想象的画面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六、体会感情,指导朗读。1、启发:诗人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指导学生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