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

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

ID:32604242

大小:749.77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2-13

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_第1页
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_第2页
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_第3页
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_第4页
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_第5页
资源描述:

《沙田柚花柱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综述1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1]1996年,Diatchenko等首次报道了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这一方法事实上是由Clontech公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俄国科学院合作研究报道的,并于1998年由Clontech[1,2]公司将其商品化,开发成SSH消减文库构建试剂盒。SSH技术是一种比较和分离不同细胞系、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系、同一组织在不同条[3]件下差别表达基因的方法。经过数年的实践运用,它已成为一种研究生物的生长、发育、[4]抗病

2、、抗逆等生命过程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克隆的有效途径。1.1SSH技术的基本原理SSH的基本原理:利用消减杂交和两次抑制PCR,使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得到[4]高度富集,从而实现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克隆。消减杂交运用了杂交二级动力学原[5]理,即丰度高的单链cDNA在退火时产生同源杂交的速度要快于丰度低的单链cDNA,从而在杂交过程中,使丰度高的单链cDNA杂交形成双链,在杂交完毕后,原来在丰度上有差别的单链cDNA达到基本一致。抑制PCR是利用DNA链内退火优于链间退火,且比链间退火更稳定的动力学特性,使非目的

3、系列片段两端反向重复序列在退火时产生类似[4]“锅柄”的结构,无法与引物配对,从而选择性地抑制了非目的基因序列片段的扩增。具体过程如下(见附录图1和2):⑴cDNA的合成与酶切:抽提两种不同来源(检测子tester和驱动子driver)的m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将tester和driver双链cDNA分别用RsaI或AfaI等四碱基识别4酶酶切为较短的平头末端。理论上这些酶在每4=256bp处就有一个酶切位点,因此双链cDNA经酶切后可产生许多个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可以降低杂交过程中形成的复杂二级结构对杂交的阻

4、碍作用,小片段的形成还为单个基因提供了更好的代表性,从而增加检出差[4,6]别表达基因的可能性。⑵接头连接:将酶切后的tester产物分成两等份,一份与接头1连接,另一份与接头2R连接,而driver则不进行接头连接。接头是由一长链(约40余个核苷酸)和一短链(约10个核苷酸)组成的一端是平端的双链DNA片段,其末端均设计为没有磷酸基团,以便于长链的3’端与cDNA的5’端共价结合。接头长链外侧序列(22bp)与第一次抑制PCR[4]引物相同,内侧序列(约20bp)与第二次抑制PCR引物相同。⑶第一次消减杂交:分别向连

5、接好不同接头的testercDNA中加入过量的drivercDNA进行不充分杂交。tester与driver序列相同的片段形成双链片段,而留下各自有差别表达的片段,从而使testercDNA单链均等化,即有丰度差别的cDNA相对含量大体相等。根据复性动力学原理,浓度高的单链分子迅速复性,而浓度低的单链分子仍以单链形式存在,在不充分杂交后,各种单链分子在浓度上基本相同,达到均一化高丰度表达基因的cDNA的作用。另外,由于testercDNA和drivercDNA中序列相同的片段形成了异源双链分子,1使testercDNA

6、单链中的差别表达基因的目标cDNA得到显著富集。杂交完成后将形成四种产物:a,均一化了的差异表达的单链testercDNA;b,自身退火的testercDNA;c,异源退火的tester/drivercDNA(共有序列的异源杂交产物);d,自身退火的drivercDNA及[4]单链drivercDNA。⑷第二次消减杂交:将第一次杂交的两份产物混合,并加入新变性的drivercDNA,进行第二轮消减杂交,以进一步去除共有序列。此时,只有第1次杂交后的经均等化和扣除的单链testercDNA可与drivercDNA结合形成

7、杂交双链和一种新的e型杂交双链。e型杂交双链是由连接有不同接头的差异表达单链testercDNA片段退火形成的。正由于这两个不同的接头,使其能在以后的PCR中有效地以指数形式扩增,进一步富集了在tester和[4]driver样本之间所存在的那些有差别表达的序列片段。⑸第一次抑制PCR:消减杂交完成后,在PCR扩增反应前,应先用DNA聚合酶将cDNA链接头上的粘性末端补齐,然后加入根据接头长链序列设计的外侧引物,进行第一次抑制PCR扩增。a,b,c,d,e五类分子在PCR反应中具有不同的表现:a为一端带接头的单链,d为

8、两端都不带接头,a,d两类分子因无引物结合位点不能扩增;c类是带有一端相同接头的双链,只能线性扩增;b类分子两端具有相同接头,在PCR反应的变性和复性过程中,长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容易分子内自我复性形成“锅柄”样(panhandle-like)结构,阻抑了PCR扩增,这便是抑制PCR作用(如附录图2所示);只有目标片段形成的e[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