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

ID:32609739

大小:33.2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3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_第1页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_第2页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_第3页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_第4页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的再认识DukeGuiandSomeNewConsiderationsGiventotheEarlyHistoryofJinState作者:李伯谦作者简介:李伯谦,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原发信息:《中原文物》(郑州)2009年第1期第48-51,83页内容提要:公簋及其铭文的发现,对厘清晋国早期历史上的诸多问题,比如叔虞封唐后的爵称、燮父所改“晋”的由来、叔虞封唐及燮父“侯于晋”的地望、“唐伯侯于晋”之“唯王廿又八祀”为何王纪年、公家族与晋国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hed

2、iscoveryofDuke{K21T332.jpg}guiandtheinscriptionsplaysansignificantroleinmakingclearsomehistorialquestionsofJinstate,suchasthetitleofShuyuafterhewasconferedtoTang,thecauseofXiefuchangingJinandsoon.关键词:公簋铭文/晋国/叔虞/燮父  theinscriptionofDukegui/Jinstate/Shuyu/Xiefu期刊名称:《先秦、秦汉

3、史》复印期号:2009年03期  《考古》杂志2007年第3期朱凤瀚教授著文披露的公簋及其铭文①,是晋国早期史料的重要发现,对厘清晋国早期历史上的若干问题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图公簋铭文  公簋为盆形直棱纹圈足簋,朱凤瀚教授文中已有详细的描绘。与其形制、纹饰类似者,朱文列出的有年代在商末、现藏于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的簋和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早期墓葬M1出土的簋。李学勤教授新撰的《廿八祀簋的年代问题》一文②,除簋和白草坡M1簋外,尚举出与其形制、纹饰近似者如容庚《商周彝器通考》208簋、209戈簋,晋侯墓地M113︰59簋,曲村北

4、墓地M6127、M7161出土簋,宝鸡竹园沟BZM3簋和洛阳北窑M37︰2簋等。认为“像廿八祀簋这种型式纹饰的器物,时代范围是商末到西周康王,朱文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同意朱、李两位先生的分析,现将公簋铭文和朱凤瀚先生的隶定移录如下:  公乍(作)(妻)姚(簋),遘于王令(命)昜(唐)白(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  研读簋铭,我认为至少有下面几个问题是需要讨论的。  一、关于叔虞封唐后的爵称问题  依《史记·晋世家》所记:“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叔子燮,是为晋侯”。似

5、唐叔虞封唐后并无爵称,至其子燮父始有晋侯称谓。依郑玄《诗谱·唐谱》:“成王封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则叔虞封唐后有唐侯之称,其子燮虽改国号曰晋,但仍袭其父爵称称为晋侯。依晋公铭文“我皇祖唐公左右武王”,则叔虞又有唐公之称。然据公簋铭文“王命唐伯侯于晋”,叔虞之子燮父“侯于晋”之前称“唐伯”。李学勤先生主张“唐伯”之伯是伯、仲、叔、季长幼排序之伯,我则认为其为爵称的可能性很大。如是,燮父“侯于晋”之前称唐伯,则其父叔虞封唐后亦应称唐伯。排行不靠前,而被封后称伯的尚有周公之庶子封于柞地后称柞伯的例子。1993年

6、平顶山市应国墓地M242出土了一件柞伯簋③,发掘者据其形制、花纹、铭文字体和行文体例,推定为康王时器。李学勤先生考证簋铭,认为其或可晚到昭王,但铭文中的柞伯则应是柞国的始封君④。柞即文献中的胙,是周公庶子的封国之一,地在今河南延津县⑤。作为周公庶子被封于柞后称柞伯,“伯”自然是爵称,而不是指排行。杨宽先生《西周史》指出,西周朝廷中太保、太师、太史等称“公”,“其他朝廷大臣,由四方诸侯进入为卿的称‘侯’,由畿内诸侯进入为卿的称‘伯’”⑥,那么,这些进入朝廷为“伯”的畿内诸侯,论行辈应不都是家中的长子,内中不排除以较后的行辈在畿内任“侯”

7、至中央王廷任“伯”的。可见,无论是《史记·晋世家》主张的叔虞封唐后只称“唐叔虞”,并无爵称,还是郑玄《诗谱·唐谱》主张的叔虞封唐后的爵称为侯,称为“唐侯”,都与事实不符,均为误记。至于晋公铭文称叔虞为“唐公”,只是叔虞后人对其前辈祖先的尊称而已,晋侯墓地M9晋武侯墓所出圆鼎铭文为“晋侯作晋公室宝尊彝”,文中之“晋公”,无论是指叔虞还是指晋侯燮父,都是和其类似的对其已逝的父祖的尊称⑦。  二、关于燮父所改国号“晋”的由来问题  对此,有关文献已有多种说法。诚如朱凤瀚先生文章所提及的,郑玄《诗谱·唐谱》:“成王封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

8、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是因为封地尧墟之南有晋水而改为晋;依《说文解字》“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似取其有进取之意;《史记·周本纪》记有叔虞得“异亩同颖”之嘉谷向周王进献,周王转赐周公之说,谓晋得名于“嘉谷”之进献。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