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

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

ID:32612079

大小:1.46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_第1页
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_第2页
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_第3页
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_第4页
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_第5页
资源描述:

《吳鎮烽:京師畯尊釋文補正(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08京師畯尊釋文補正(首發)吳鎮烽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2010年1期發表了李學勤先生的《由新見青銅器看西周早期的鄂、曾、楚》一文,提到一件流散社會的京師畯尊,公佈了銘文拓本,並對銘文作了很好的考證,指出它在研究西周史和確定周初楚國地望方面的價值,甚爲重要。但文中未附器物圖像,銘文也拓本不佳。2010年筆者有幸見到了這件尊,蒙收藏者同意對該尊作了詳細觀察,並對器形和銘文進行了拍照。現予公佈,以作研究

2、者參考。該尊通高21、口徑18.5釐米,造型與作冊睘尊相同,屬大口筒狀三段式。喇叭口,鼓腹,高圈足。紋飾與伯尊(銅全6.188)、史父癸尊(美集A443)相似,頸的下部和圈足上部各有兩道細弦紋,腹部中間光素,上下各飾一條長鳥紋帶,兩兩相對,以雲雷紋填地,上部兩鳥之間增飾浮雕貘頭(圖一),呈現出西周早期後段的造型裝飾特徵,由銘文中的“王涉漢伐楚”,比照古本《竹書紀年》“周昭王十六年,伐荊楚,涉漢”的記載,可以確定這是西周昭王十六年伐楚期間鑄造的一件藝術品,是昭王時期青銅器斷代的重要標準器。收稿日期:2012年7月25日發佈日期:2012年7月2

3、6日頁碼:6/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08李先生當時可能沒有見到原器,加之拓本模糊,有些筆畫又未拓出,故出現一些誤釋。現補正如下:原釋文:王涉漢伐楚,王又工,京師斤工貝,用乍日庚寶收稿日期:2012年7月25日發佈日期:2012年7月26日頁碼:6/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08彝,。現重新釋文:王涉漢伐

4、楚,王又工(功),京(師)(畯)克斤,王(賚)貝,用乍(作)日庚寶(尊)彝,。1、李文認爲第二行第四字是上方從戈而有省筆,下左從医之字,即“”收稿日期:2012年7月25日發佈日期:2012年7月26日頁碼:6/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08字。“”是地名。實際上該字上部由一橫一撇一捺組成,下部很明顯是從大,暫隷定爲“”。此字不識。該句與師艅尊的“王如上侯,師艅從,王夜(掖)功,易(賜)師艅金”,時代相當,文例相同,作爲地名

5、解似不確,從上下文看,“”字在此似爲動詞,有褒獎、獎勵之義,“王又工(功)”是講王再次褒獎有功者。2、李文云:“第三行之‘師’原只寫作‘’后更正加上‘帀’,以致筆畫打破了闌綫。西周作師旅講的‘師’寫作‘’,作官長講的‘師’寫作‘師’,是有區別的。”李先生所說西周作師旅講的“師”寫作“”,作官長講的“師”寫作“師”,基本不誤。例如:師衛鼎同時出現“”、“師”兩形,而“”用在師旅,“師”用作官名。但筆者仔細觀察到尊上此字本來就寫作“”,右旁並沒有從“帀”,也沒有後來更改的痕跡。看來在西周早期作官長講的“師”有時也可寫作“”,並沒有很嚴格的區分。西

6、周中期的簋“王命眔叔父饋吳姬饔器,(師)黃賓璋一、馬兩”;西周晚期的太師事良父簋“大(太)(師)事良父作寶簋”,作爲官名的“師”也用“”,就是到了戰國中期,中山國十二年左使車壺“工師賃”也寫作“工賃”。春秋戰國時期“工師”之“師”一般都用“帀”,其他官名大多用“師”,但也有用“帀”的,如曾大師奠鼎、蔡大師鼎、宋左太師睪鼎等;西周晚期到戰國時期師旅之“師”也有用“帀”的,如師簋:“今余肈令汝率齊帀(師)……,征淮夷”,鄂君啟車節“收稿日期:2012年7月25日發佈日期:2012年7月26日頁碼:6/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

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08大司馬昭陽敗晉帀(師)於襄陵之歲”等,所以從周初到戰國時期“”、“帀”、“師”三形混用的現象還是存在的。3、李文將第三行第四字和第四行第一字分別釋爲“”和“工”,將“京師(以)斤工(功)(釐)貝”讀爲一句,以爲京師畯因在斤地的戰功受王賞賜。此種解釋雖對,但釋文有誤。其實這兩個字是“克”和“王”。“王”字應屬下讀,即“京(師)(畯)克斤,王(賚)貝”。“斤”是楚國的一個城邑,也見於征人鼎(集成02674)。征人鼎記天君在斤地饗酒,並以斤地的貝

8、賞賜征人。李先生說得對,天君就是作冊夨令簋中的王姜,是王后,昭王征伐荊楚時也隨行。天君在斤邑饗酒,說明斤邑已在周師的掌控之下,其時應在京師畯克斤之後。所以,征人鼎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