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

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

ID:32621198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3

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_第1页
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_第2页
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_第3页
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_第4页
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学大纲(本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学分:4学时:64开课单位:食品工程学院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课程编写时间:2015年6月编写:审核:《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课程。本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相关专业课服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本课程为《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和《食品

2、生物技术》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特征、营养与代谢方式、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学生应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和典型应用。有益微生物的应用;有害微生物的抑制和消除。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相关微生物学理论,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完成预习、课程学习、查新报告、课后作业。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掌握食品微生

3、物学技术,在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与微生物相关的工业生产及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授课学时:1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1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熟悉微生物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怎样学好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微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讨论与多媒体教学。【讨论与作业】课堂讨论:日常生活中人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奠基

4、人及主要贡献。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授课学时:16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8学时5掌握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细菌芽孢、鞭毛、荚膜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细菌的繁殖方式,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病毒、噬菌体的概念及增殖过程;熟悉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和培养特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了解微生物分类单位和微生物命名方法,真菌分类系统,噬菌体在工业生产中的危害和应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学时:8学时实验一:显微镜使用与日常保养2学时

5、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熟悉显微镜的构造,了解显微镜的日常保养、维护和简单维修。实验二:酵母菌形态观察2学时掌握酵母菌制片技术,观察酵母菌镜下形态及繁殖方式。熟悉鉴别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方法。了解酵母菌菌落特征。实验三:细菌的单染色及形态观察2学时掌握细菌的单染色制片技术,观察细菌镜下形态特征,熟悉油镜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细菌的菌落特征。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2学时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操作技术,能够鉴别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熟悉革兰氏染色原理。了解染色液基本知识。【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教学、

6、多媒体教学。【讨论与作业】课堂讨论: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细菌、霉菌、酵母菌。革兰氏染色的过程及原理;作业:霉菌的无性孢子、有性孢子,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的典型形态特征。实验报告。第二章 微生物的营养授课学时:7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3学时掌握生长因子、营养缺陷型的概念,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中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的特点及区别,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熟悉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培养基的分类,如何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培养不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营养特点,微生物的营养元素。【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学

7、时:4学时实验五:培养基的制备2学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基的分装和包扎技术。熟悉培养基的分类和使用目的。了解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实验六:灭菌技术2学时掌握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的方法,灭菌时间和灭菌温度,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则。熟悉不同培养基的灭菌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5启发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讨论与作业】讨论:如何设计工业发酵培养基。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授课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4学时掌握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乙醇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的原理及常用菌种,以

8、及在工、农业生产中及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应用;熟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区别与联系,微生物代谢调节,微生物产生的重要次级代谢产物;了解微生物对蛋白质、脂肪、多糖的分解过程。【讨论与作业】讨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的原理及常用菌种。第四章 微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