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

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

ID:32637504

大小:56.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_第1页
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_第2页
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_第3页
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_第4页
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己主义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述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理论论文【摘要】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的利己主义学说:心理学利己主义和伦理学利己主义,本文借鉴当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研究心得,探讨了几个理由。第一,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的由来;第二,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别;第三、探讨其论证的合理性理由,最后从其认识论根源进行批判,以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了解这种理论。【关键词】心理学利己主义;伦理学利己主义一、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的由来利己主义的历史悠久,古希腊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和伯利克里

2、“人是第一重要”的主张已包含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所主张的快乐主义、幸福主义中,就提出了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是人的主要动因,社会生活要以利己的原则为基础的观点。16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弗利第一次提出完整的人性恶的理论,他认为人不但是自私的、利己的,而且现代文明人都必定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英国的霍布斯运用唯物主义感觉论论证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认为人的生理机能决定人性必定趋利避苦,自爱自保。在生活中,利己本性表现为人人追求个人的私利,决不会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人对人就像狼一样。孟德维尔认为,“所有

3、行为(包括所谓德行)都是出自虚荣和利己的动机。”法国的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继承发展了霍布斯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的肉体的感受性决定人的行为都是趋乐避苦、自爱自保的[1]。而现代则更为详细地把利己主义区分为: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雅克•蒂洛说:“我们应当区别一下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前者不属于理论学理论。有些伦理利己主义者企图把自己的利己主义理论建立在心理利己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考察这种看法是否正确,确实弄清'人们怎样行动,和'人们应当怎样行动'的区别,是十分重要的。[2]”二、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别1・

4、心理利己主义台湾学者林火旺给心理利己主义下的定义是:所有人类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我关怀[3]。心理利己主义认为,唯一可能让任何人当成最终目标去追求或实现的东西就是他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所有人类的行动都是出白于利己的动机,不自私的行为根本不存在。心理利己主义只是关于人的本性或者说关于人的心理的描述性理论,它的正确与否、真或假,取决于它所描述的东西是不是事实。但是什么使我们相信心理利己主义的主张是正确的?这种支持心理利己主义的论证又能否被驳倒呢?其中有一个支持心理利己主义的主要论证就是快乐主义的捍卫,心理利己主义与人关心自

5、我的任何方面都相容,而心理快乐主义宣称我们只关心体验快乐一一自我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快乐,那我们就只关心自我的一个方面,这样,心理快乐主义必定伴随心理利己主义,因此,通过确立心理快乐主义观点的真实性,就会有可能支持心理利己主义[4]。心理快乐主义以引申了的满足为依据的论证可以表述为如下:(1)自愿地行动就是在设法满足我们的欲望;(2)设法满足我们欲望就是设法获得快乐;(3)自愿地行动就是设法获得快乐。首先,论证的第一个前提是不成立的,自愿地行动并非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例如,冬天的早晨我的欲望是躺在被窝里

6、睡懒觉,但是我自愿的行为却是起床去上课,所以自愿的行为并不是满足我的欲望。其次,第二个前提也是错误的,满足我们的欲望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可能欲望满足后,我会因为目标的一时缺失而感到迷茫。所以这两个前提得到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心理快乐主义的主张不能成立,我们也不能以心理快乐主义为基础来捍卫心理利己主义。市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利己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心理动机的学说是站不住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上我们就不应该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那么,我们究竟有没有理由认为“利己”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呢?这就需要讨论一下伦

7、理利己主义的主张。2•伦理利己主义任何规范伦理学理论都要回答究竟什么东西使一种行为成为道德的行为,按照伦理利己主义的观点,正是行动者■个人利益使其行为成为道德的行为。台湾学者林火旺给伦理利己主义下的定义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白己的利益,或者人们有义务去从事任何可以有利于自己的事。根据波宜曼的分析,支持利己主义的论证有以下三种:(1)经济学者的论证。经济学者论称: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透过个人利己的动机,可以为社会产生最佳的价值,因为这种利己的特殊本性的相互竞争,促成每一个人都努力生产最好的产品,所以利己就像是一只看不见

8、的手,使社会生产的效率提升,而导致社会整体福利的最佳状态。这种论证并不具有说服力,经济学的策略是否适用人际关系领域是值得怀疑的,而且这个论证是以社会整体福利为前提的,是一个支持功利主义的论证,并无法强有力的支持利己主义。(2)自私的德行。兰德主张自私是一种德行,而利他是恶,利他会导致个人价值的贬值,按照她的想法,完成自己的幸福是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