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分.doc

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分.doc

ID:48442864

大小:3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8

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分.doc_第1页
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分.doc_第2页
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区分摘要:关于利己主义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实在利己主义之中也有不一样的区分,在这里主要就是阐述关于利己主义中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之间的区分和一些对比。关键词:心理利己主义;伦理利己主义雅克·蒂洛说:“我们应当区别一下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前者不属于理论学理论。有些伦理利己主义者企图把自己的利己主义理论建立在心理利己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考察这种看法是否正确,确实弄清‘人们怎样行动’和‘人们应当怎样行动’的区别,是十分重要的。”①费因伯格(JoelFeinberg)在他著名的“心理学利己主义”一文中,对心理学利己主义作了这

2、样的描述,“任何人最终所能欲求或寻求的(作为目的自身的)东西只能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②换言之,任何人自愿行动的动机最终都只能是对他自己个人利益的欲求。心理利己主义的观点是:人总有利己的动机,甚至在那些好像是利他主义的行为中亦是如此。它声称:当人们选择帮助他人之时,其所以如此的最终目的,皆因他们期望自己从中直接或间接的获得个人利益。其中有一个支持心理利己主义的主要论证就是快乐主义的捍卫,心理利己主义与人关心自我的任何方面都相容,而心理快乐主义宣称我们只关心体验快乐——自我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快乐,那我们就只关心自我的一个方面,这样,心理快乐主义必然伴随

3、心理利己主义,因此,通过确立心理快乐主义观点的真实性,就会有可能支持心理利己主义。心理快乐主义以引申了的满足为依据的论证可以表述为如下:(1)自愿地行动就是在设法满足我们的欲望;(2)设法满足我们欲望就是设法获得快乐;(3)自愿地行动就是设法获得快乐。但是这三个论证是不成立的,首先第一个论证,例如我的愿望是在家玩游戏,但是我自愿的行为是去教室写作业,我自愿的行为并不满足我的愿望。其次,满足愿望并不一定带来快乐,这个问题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些体会的,在满足愿望之后可能会带来的是迷茫。所以以这两个为前提的结论是错误的。伦理利己主义持规范的伦理立场,指道德行为人应当去做符

4、合他们自己利益的事情。或是,伦理利己主义又称规范或理性利己主义,它是一种认为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应是我行动的必要而又充分的条件的伦理观点。后一种定义好像没有用“oughtto”,但实质都一样,也是指人的行为“应当”符合一个充分必要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任何规范的伦理学理论都要回答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一种行为成为道德的行为。按照伦理利己主义的观点,正是行动者的个人利益使其的行为成为道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将这一理论表述如下:一个人的姓丁是道德的,当且仅当它最大限度的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换言之,按照这一理论,每个人道德上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利益行事。

5、人们对于伦理利己主义可能会有一些误解,比如认为伦理学利己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他自己的愿望行事,这就是一种误解,因为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并不一定就符合他自己的利益。举个例子,杀人犯杀了人、小偷偷了东西等等违法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他们做了他们想做的事情,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他们的个人利益。伦理学利己主义是坚决反对这类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的。伦理利己主义与心理利己主义的区分在于心理利己主义只是向人们陈述了这样一件事实:即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利己动机的。而伦理利己主义则并不陈述一个事实,而陈述一个价值:即每个人都应当去做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事情。

6、这就涉及到了“是”与“应当”的区别。关于“是”的陈述不被看作伦理问题,是因为我们只须通过经验考察,来对“是”的问题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这个判断无关乎好或不好。如对于句子“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利己动机的”,我们即可在经验中考察每个人的行为是否真的出自利己动机,倘若我们在所考察的样本空间中,人的行为无一例外地具有利己动机,则我们在这个样本空间内就对这个句子的真作出了肯定的判断;倘若我们发现并非所有人的行为都具有利己动机,则我们就证伪了这个句子,从而对它的真作出否定的判断。除此句子的陈述是否与对象的实际符合以外,我们无需对句子的判断的真假事先作出任何好或不好的标准或准

7、则,说如果这个句子为真,则它是好的或善的,否则就是不好的。而关于“应当”的陈述则不同。“应当”总是有着这样的价值指向,即应当做的这件事是好的,而不应当做的是不好的。因此,“应当”与“不应当”总是与“好”与“不好”必然相关。凡是应当如何或不应当如何之类的问题,总是涉及到一个判断应当与否的标准或准则问题,我们根据这个标准或准则来对这个问题做好或不好的判定。因此,就伦理利己主义的陈述“每个人都应当去做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事情”来说,它就内含这样的判断:如果一个人做了符合其自己利益的事情,这个人的行为是好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了不符合其自己利益的事情,则此人的行为是不好的。

8、从这个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