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

ID:32643490

大小:56.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_第1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_第2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_第3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_第4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路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一场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抛弃了传统的"主流心理学”过度关注消极、病态的研究路线和模式,转而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注重普通人潜能的发挥、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帮助人们更快乐、更成功、更健康。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者健康的科学,同样也是一门关注人类幸福、快乐与发展的科学。从"消极”到“积极”,可以说是心理学界的"弃暗投明”,指引着每一个普通人都尝试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自

2、我、完善自我。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激励和友爱,要求以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普通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积极品质、关注发展、关心和谐、强调人的价值所在,试图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帮助普通人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探究具有天赋的人又该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其潜能。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即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研究。而三个支撑点又可以这样划分: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研究,如快乐、幸福感等;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

3、德等;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如社会关系、文化规则、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积极心理学在突破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还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崭新的思路,使我们将目光从学生的“短处”转向"长处”,使对教师的“烦恼”关注转向如何让教师更“幸福”,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暗处”走向“明处”,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启发。二、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达到健康的程度,就是

4、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影响,形成、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按照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困惑进行干预,教师们也常常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不良”当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是行内行外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他普通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和潜能开发的功能,加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未能在引导学生积极心理意识的培养上紧跟时代步伐,这就常常使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

5、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他们。因此,站在新的高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面向广大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变化,培养、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处理问题、主动适应社会,拥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二)丰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内容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消极心理学使得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常以学生有否心理问题

6、作为工作重点,将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多放在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上,这成为了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导致了学生了解了焦虑、抑郁、嫉妒,却不知如何发展自信、宽容等优良的人格品质;知道如何面对、避免和处理负面情绪,却不知如何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学倡导以人为本,关注所有人的潜力,不是把人的优点仅仅当做克服心理问题的工具,而是超越这一层面让人们对自己作出积极、正确的解读,发现内在的潜力,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启发学生多多留意生活中的积极事件,训练一种积极的思维应对消极事件,这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的

7、“弃暗投明”(一)注重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包括解决心理困惑和调节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提高对积极情绪的感受力。因此,针对全体学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和潜能的发挥。如果做个比喻,学生就好像植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向上向光”的成长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超出教师、家长估量的心理潜能。当某种潜能被激发,就有可能产生个体身上的“蝴蝶效应”,带动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那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