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ID:32663390

大小:71.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1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2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3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4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光辉,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光芒——启蒙运动。通过此专题复习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义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i:j)=■动,关注欧洲近代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嫗变,概述人文精神演进中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第1课西方人文

2、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考点1】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解析考点1]简述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1)泰勒斯: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评价: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希腊早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看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解。(2)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主张是“

3、人是万物的尺度雹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评价:①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②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己任,起到积极作用。③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可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3)苏格拉底: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

4、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殓人叩勺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二表明在他看來真理高于一切。评价:①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②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

5、立的学科。④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考点释疑1】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随着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奴隶制经济走上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城邦民主制的发达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屮来,这样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面对社会变化和人在社会屮日益突出的屮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的本身,于是出现了“智者学派”。【考点综合1】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

6、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古代希肥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英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

7、理道徳,追求人生真谛,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人应有自重;人应该去发现自我的本质;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3)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就可获得知识。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德合一”。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与智慧Z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

8、真正认识了自己。因为人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