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

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

ID:32705615

大小:128.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_第1页
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_第2页
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_第3页
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_第4页
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期总第!&1期商业经济与管理!"#1$"%#!&1"%%’年1月&’()!*((*+,!,-)+(.!/./-)!)(01.0),!)BE#"%%’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曾楚宏!,林丹明",朱仁宏!(!#中山大学,广东广州$!%"&$;"#汕头大学,广东汕头$!$%’()摘要:本文针对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创造模型的不足,借鉴博依索特的信息空间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基于信息空间的组织学习模型。通过研究组织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创造与转化,得出了知识在个人和组织内部以及个人、组织与社会之间的转移规律,从而有效弥补了)*+,模型的缺陷,深化了对组织中知识

2、创造的认识。关键词:信息空间;组织学习;知识转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1/%’知识;(")隐性知识至显性知识;(()显性知识至显性一、引言知识;(0)显性知识至隐性知识。每一种形式的知识"!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增转化都对应着一种特殊的转化机制,分别是社会化[!]长、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有关()8=6;>6?;@68:)、外部化(*A@B7:;>6?;@68:)、联合化知识管理和知识创造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8CD6:;@68:)和内部化(,:@B7:;>6?

3、;@68:)。通过这四种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受西方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不断循环的知识转化最终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知组织是信息处理系统,知识创造是信息处理的一部识创造过程。野中郁次郎对知识创造过程的研究得["]分,因此很少有人探讨能动的知识创造过程。这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纷纷发展出各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1%年代初,日本学者野中种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如文献[’]、[&]、[2]郁次郎教授(,34567898:;3;)在实证哲学和东方哲学等)。因此,在当前知识管理和知识创造的研究领域的影响下,首次提出了能动的知识创造模型———中,野中郁次郎教授所

4、提出的)*+,模型影响最为深[(],并对知识创造的知识场———巴(<;)以[1])*+,模型远,应用最为广泛。我国学者饶勇对其理论价值及知识创造的结果与支撑———知识资产进行了全面做了恰当的评价:(!)该模型准确揭示了知识生产的[0]论述。在野中郁次郎的系列研究中,他沿袭了波终点和起点;(")清晰辨识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常规类[$]兰尼经典的知识分类方法,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别(;()创造了全新的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认为组织中的知识创造过具[!%]。虽然野中郁次郎的)*+,模型堪称是对知识程就是这两类知识的不断转化过程。这其中,可以创造过

5、程的最为深入、透彻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产生四种形式的知识转化,即:(!)隐性知识至隐性价值。但是,随着对知识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模收稿日期:"%%’/%0/"2作者简介:曾楚宏(!1&2/),男,湖北武汉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林丹明(!1’"/),男,广东汕头人,管理学博士,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朱仁宏(!1&%/),男,安徽安庆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所谓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是指可以通过书面和系统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并且以诸如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手册等形式在组织中共享的知识。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深藏于人的实践之中的、

6、难以言明和模仿、尚未编码化的内隐性知识。在没有知识携带者参与的情况下,这类知识很难被交流、理解和共享。这类知识要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知识诱导活动才能够获得。=/商业经济与管理.//>年型的缺陷与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主要体现在三了一套分析框架用以研究知识的代码编纂、抽象和个方面:第一,!"#$模型将企业视为一个自动生成传播,即一个社会系统内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交换的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新知识仅仅能够通过现问题。[%]有的知识产生出来。实际上,知识的创造除了通信息空间模型如图&所示,它着眼于从信息的过现有知识的转化可以产生新知识之外!,还可以结构性和共享性

7、来分析信息的流动特点,其中信息通过对原始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产生全新的知的结构性由可编码度(#*8+1+64-+*0)和抽象度识。显然,!"#$模型忽略了对后面这种知识创造过(9:,-246-+*0)两个维度来代表,信息的共享性则由扩程的研究"。第二,!"#$模型主要考虑了知识创造散度(’+11;,+*0)来描述。它们的具体意义可简要概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而忽视了显性知识在组织中的括如下:[&&]重要性。对一些组织来说,显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也可以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第三,!"#$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个人、团队和组织这三个层面中任何一个层面内部知识转换的过

8、程,但是对于各个层面之间的知识转换,如由个人显性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