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32715720

大小:88.0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15

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高二年级八校联考试题语文学科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争艳的群芳屮,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自唐初武则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有此局面,主要在于这种追求巨丽Z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一一统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

2、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

3、立足牡丹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Z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着颂美主题。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酊酒,无香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蔽亏玉位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于宋人牡丹诗词屮。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在这类承载更丰富意蕴的诗词屮,有人对牡丹不屑一顾:“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又空枝。”有人批判“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种一掷千金争购名花的奢靡风

4、气和“买归持博笑,贡自可怜人”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当然,观物以明情,和所有的咏物诗一样,以牡丹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寄托失意之悲,抒写身世之感。“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是对人生路上“风雨”的怅惘。“异奇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是身遭谪贬的憾恨。“可怜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是南渡士人的流落之恨。更有“旧日王侯园圃,今tl荆榛狐兔”伤感之词: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他们开始追忆盛唐、北宋的往昔繁华,痛惜中原沦丧,借牡丹抒写深重的亡国之痛。综上,唐宋牡丹诗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主题Z嬪变,实与唐宋牡丹玩赏Z风习相始终,

5、与唐宋文人之生存境遇相生发,特别是与唐宋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轨迹相表里。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今天人们所认同的牡丹及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诸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国家富强、繁荣吕盛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数百年氏族刼乱和文化变迁后才逐步形成的。(摘编自路成文《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Z关系研究》)1.下列关丁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牡丹玩赏之风盛行于唐,在北宋前期达到极盛。宫中的赏花钓鱼宴和民间的诸如洛阳万花会等活动都是当吋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的明证。B.统治者喜爱牡丹具有的彖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以显示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因此

6、牡丹玩赏z风首盛于宫廷。C.园艺工们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而热衷于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这使得牡丹品种迅速丰富,客观上促进了唐代牡丹玩赏之风的兴盛。D.拥有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的牡丹进入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的审美文化需求,牡丹玩赏之风大盛。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主题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立足于牡丹本身来“颂美”“颂圣”的一类和思想更丰富深刻的以牡丹为触媒,反映自己在特定坏境中的思想、情绪、情感、心理的一类。B.从那些批判现实色彩浓厚的牡丹诗词川,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一

7、掷千金争购名花的奢靡风气,也可以看到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幸。C.对于南宋人士而言,想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已不可能,他们开始追忆往昔,抒写深重的亡国之痛和黍离之悲,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作品中,牡丹是昔日繁华的象征。D.由于“南渡”这一极特殊的历史事件,宋人牡丹诗词屮多有寄托失意Z悲,抒写身世Z感的作品。感慨人生“风雨”者有之,叹恨身遭谪贬者有之,抒发流落之痛者有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值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唐宋牡丹诗词中的好词佳句,更是其中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其主题的嬉变,我们可以探究唐宋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B.“观物以明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