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ID:32728284

大小:59.6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_第1页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_第2页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_第3页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_第4页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虽然不多,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还是时常会遇到。他们要么品行恶劣,屡教不改;要么懒惰成性,不思进取;要么自卑抑郁,心灵闭塞;要么情绪异常,走向极端。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往往常感头痛,并占去了老师的大部分时间。甚至苦口婆心的教育后却收效甚微。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成败,直接决定着对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成败。可见对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的难度与重耍性。在笔者看来,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显著特征便是“反复性”。老师的一次次教育对他们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即使产生了效果,也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问题会再次浮出水面

2、。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却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毕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不同的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社会经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那么作为老师,就只能针对不同问题学生表露岀的不同问题因材施教,探讨不同的教育方法。笔者就借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几位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浅议对几类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一、宽容理解——转化“品德型”问题学生“品德型”问题学生,常见的症状便是道德品质差,在学生群体中处处以“坏”示人,无事生事地故意伤害别人,处处捣乱,给人一副讨厌的形象,更甚者在学生中以“小霸王”自居,以欺负同学为乐,让周围的同学敢怒不敢言,惹不起也躲不起。这类问题

3、学生的不良习性往往跟不良社会群体的接触、失败的家庭教育有-•定关系,潜意识里逐渐萌生出暴力的倾向。这些问题学生在班级中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同学们对他们的屡次“侵犯”而逐渐生恨,而他们也针对同学的屡次生恨报以更恶劣的“侵犯”,从而形成无法根除的恶性循环。要引导此类问题学生,老师、同学必须要以宽容理解的态度,适当接纳他们的行为,用既往不咎的态度,使他们在自我反省屮逐渐软化他们的恶性行为,从而重新回到友好的学生群体中来。明,是-位六年级的男纶,初识他,我便因他优异的成绩而暗暗地喜欢上了他。但好景不长。有同学向我汇报,明在寝室抽烟,诱骗、强要同学钱财,一

4、旦不顺从,便是一顿拳脚相加,大多同学敢怒不敢言。听到这些问题,我多少有些惊讶。随即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同学们的汇报都是事实。明被我请进了办公室,一番耐心说教,明似乎有了悔改的意思。一段时间里,明很规矩,学生成绩依然在班上领跑。可平静的日子很短,明的老恶习又犯了,不但欺负小同学,并且发展了几位同学给他“打掩护”,甚者这期间连我的钱也被他骗过。面对明的一次次犯错,我很气愤。气愤Z余,我决定着手认真对明来一次家庭情况调查。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原来明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他由他的大姨妈监管,而他大姨妈平吋也拿他没法,他的恶习是前几年跟随打工的父母在

5、外面学习过程中因其父母的毓忽管教在社会中染上的。我拨通了明父亲的电话,我向明的父亲汇报了明在学校屮表现,希望他父亲能跟我配合共同教育。但明的父母对我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眼看着,这个“烂摊子”还得我自己来收拾。因为明除了品行方面不好,其他方面确实优秀,我并不想放弃对他的教育。随后,在一个明没在班上的时间,我给班上的学生讲了明的经历,请同学们跟我配合,接纳他的行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以宽容理解的态度让他认识自己的过错。同学们都接受了我的提议。可后来,在暑假中明就去了他父亲处,没了咅信。新学期班上再也没出现他的影了。一时间班上的纪律变好了,同学们似乎

6、在庆幸他的离开,但我却高兴不起来,毕竟我还没有亲自将明教育好。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很久,突然我收到了…条匿名短信,原来是明发來的。明向我叙述了他在外的情况,并承认了当初在学校中的所作所为,为自己的行为深感内疚,对同学们的理解和我的教育深表谢意。面对明辍学的处境,我回复了信息:老师永远相信你,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学生,全班同学都在等你回来……二、成功体验一一转化“心理型”问题学生“心理型”问题学生,常见的问题表现在自卑抑郁,不乐于与同学接触,因学习的不如意,便认为口己处处比不上别人,从而做事失去信心。在平时生活屮喜欢独处,显得孤僻,给人不合群的感觉。性格

7、上相对内向,遇到困难或挫折不愿与人倾诉,遇到快乐也不愿与人分享。要想教育好此类问题学生,必须从他们的心理层面入手,给他们搭建一个表现的舞台,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找到在班级中的价值观,从而重拾信心,走出心理阴影。友朋,也是我班上的学生,跟明是同学,也曾常受明的欺负。友朋的成绩不敢恭维,介于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平时喜欢一个人玩耍,遇事爱哭,不愿跟老师交流。久而久Z,同学们也另眼相看他,当他在这个班中不存在。面对明在班上的地位逐渐边缘化的情形,我决定要通过一些方法改变他的处境。通过家访,友朋的母亲多年前便离家出走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一

8、直由大伯监管。友朋在家倒是听话,但性格怯弱,邻居家丢了东西总会癞在他的头上,他办事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行。看来,要教育好友朋,必须从给他建立自信入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