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

ID:32758729

大小:134.6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_第1页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_第2页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_第3页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_第4页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课时教法分析•课标要求运用所学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标解读结合最新的典型生态破环、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引起的自然灾害,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案设计•新课导入建议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暧正在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如2012年7月以来的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持续干旱,美国东海岸的飓风“桑迪”袭击;菲律宾的超强台风“宝霞”的袭击,俄罗斯及东欧极端严寒天气等;都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引入新课一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难点1.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

2、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2.掌握工态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诱发的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重难点)课前自主导学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1.生态破坏(1)产生:由于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牛•态平衡,山此造成了生态破坏。(2)直接表现:森林锐减和草原退化。(3)灾难性后果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十•地荒漠化F1趋严重。2.水土流失灾害(1)人为原因: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的活动,会大大加快地表土壤侵蚀的速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即构成水土流失灾害。(2)危害①直接危害:使

3、肥沃的表层土壤变薄乃至丧失,土地生产力受到根本性的破坏,甚至使水土流失区的人民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①间接危害: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并且淤塞水库,抬高河床,影响航运,增大洪涝的风险。(1)分布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次之,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1.土地荒漠化灾害(1)概念: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来的绿洲、耕地或草场逐渐演化为荒漠的过程。(2)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引起荒漠化的基本条件,但其过程一般非常缓慢。②人为原因:人类毁林、垦爺、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不当活动导致土

4、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3)本质:是一种与生态破坏直接相关的人为自然灾害。(4)我国荒漠化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环境污染诱发自然灾害1.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自然灾害(1)概念:人类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人造物质破坏了环境的口然状态,通过某些口然过程的积聚和放大,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反过來给人类自身造成严重的后果。(2)举例: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灾害、赤潮、重金属污染。2.土壤污染灾害(1)危害①直接危害:粮食减产和各种农业经济损失。②间接危害:被污染土壤屮的有害物质通过挺

5、食、蔬菜、水果、扬尘等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2)防治:建立长期有效的土壤质量监测机制是一项首要任务。3.水体污染灾害链(1)水体污染的产生:大量排放牛•产废水和牛•活污水。(2)危害:引起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盐渍化、海水入侵。思考交流1.土壤这个“归宿地”,能否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提示】土壤的确具有强大的对污染物的降解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排入土壤的污染物数量超过其净化能力时,或排入土壤的污染物品质不属于其降解范围时,土壤这个各种污染物的"归宿地”就名不符实了。气候变暧诱发自然灾害1.气候变暖的事

6、实和原因(1)事实①过去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大气温室效应显著增强。②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年升高了0.6°Co③全球自然灾害(尤其是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2)原因①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温室气体排放量加速增长。②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森林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1.气候变暧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各地异常气候现象增多,洪水、澧坡、泥石流和雪崩的损失增加,水土流失增强,农作物产量下

7、降,传染病蔓延的风险增加,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思考交流2.温室气体CO?增多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加速增氏;而人为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从而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且呈现越来越快的趋势。课堂互动探究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问题导思】1.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提示】发展立体农业、保护植被、营造薪炭林,开发利用水电、沼气等,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2.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与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有什么

8、关系?【解析】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一方面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中游湖泊、水库、河床淤积,影响湖泊、水席的蓄洪能力和河道的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涵养水源、削峰补枯功能减弱,加剧中游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