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

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

ID:32762488

大小:59.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_第1页
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_第2页
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_第3页
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_第4页
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靖边县农地流转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靖边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调研报告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农村土地总而积706万亩,林草四荒面积534.9万亩,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30万亩,乡村农户6万户,农业人口25.3万人,农村劳动力17万人。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农地流转的现状据抽样调查截止目前全县农地流转总而积约10万亩,1=1转包约占64%,出租约占20%,互换约占14%,股份合作约占2%。农地流转特点:一是流转的总量少,全县农地流转面积约10万亩,占耕地总而积的6%;二是流转到合作社的少,约占流转总

2、量的26%;三是规模流转的少,约占流转总量的45%,其中流转到合作社的占26%、流转到农业企业的占19%,流转的农地主要以农户之间互换散碎耕地和转包为主,占流转总量的55%;四是流转期限短,大多一年一议。农地流转的主要模式:一是委托耕种型。外出农户将耕地委托亲戚弟兄耕种,不签合同,不支付流转费;二是大户租种型。处于自发状态,外出农户将耕地转包或出租给当地种养大户,大多不签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流转期限及价格一年一议;三是合作开发型。以村组为单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土地统一整理配套开发,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如席麻湾乡金沙薯业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小组70%和75%的

3、农户和耕地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建成300亩喷灌马铃薯生产基地;四是公司承租型。流转期限较长,大多5-10年,规模较大,一般500亩以上,90%以上属新开垦地或荒地。二、农地流转取得的效果我县流转的土地主要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蔬菜、马铃薯等,规模流转效益初步显现。1、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效益。如东坑镇东胜村农民张宏如500亩流转地,流转后通过整理及基础建设,玉米由过去亩产400公斤提高到900公斤左右;涌泉居公司990亩流转地2011年发展专用薯及种薯生产,实行标准化作业,平均每亩纯收入3000元。2、降低了牛产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东坑镇东胜村张宏

4、如500亩流转地,土地流转后,实行农场化经营,较分散经营年可节约农资费用1000元左右、节约用工1000标准工日、节约耕作成本4000元左右。经核算,500亩流转地种玉米年净效益15万元。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鸿丰蔬菜合作社800亩流转地用于发展设施蔬菜牛产,提高了农业设施化水平;涌泉居公司990亩流转地发展专用薯生产,发展了特色产品;金沙薯业合作社330亩农地流转,促使全村三分之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型。4、增加了农民收入。涌泉居公司990亩流转地原属沙地,农户基本无收益,流转后,土地转岀农户除每亩80元流转价款所得外,每年劳务收入15.4万元,平均每户增加收

5、入2915元。三、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问题1、二三产业发育程度低。据统计测算我县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劳力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1.8%,外出务工劳力5万人。进城农民大多以小生意、打临工为主,少部分属于商人或产业老板,对从事非农产业收入预期不稳,有不足30%具有脱离土地生存能力,大多务工人员兼顾土地生产。2、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农业效益低。一是基础投入大。涌泉居公司990亩土地整理投资1000万元;二是生产成本高。靖边县海源合作社2013年种植400亩马铃薯,平均每亩投入成本2560元;三是以经营常规产业为主。冃前500亩以上的规模流转均以脱毒马铃薯为主,平均每亩净利润400-600

6、元;四是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面临自然、市场双重风险;五是品牌效益没有凸显。3、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农业依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县有8万劳动力从事一产,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一产,北部中等蔬菜农户年户均纯收入10-20万元;二是流转价格低。中北部平均100—200元/亩年,南部平均50—100元/亩年,滩水区种玉米年亩产值达1500-2000元;三是农民习惯经营土地生存,农村留守劳动力平均年龄在45—65岁左右。4、其他因素。主要是南部山区外出劳力多,基础条件差,经营主体不愿投资,北部滩水区基础条件好,劳动力传移相对较少,流转较为困难等。我县农地流转中的问题主

7、要有:一是认识不到位。农民对承包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宁愿将自己的土地扌畧荒或将土地委托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耕种,也不愿意流转;二是流转不规范,大多流转是在劳动力转移后,农户民间自发流转,一般不签订流转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导致流转纠纷较多。问题的成因:一是农民对法律政策了解少;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三是缺乏激励机制;四是社保体系不健全。四、加快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根据我县实际,要推进农地流转,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做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从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