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

ID:32763172

大小:61.2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5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_第1页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_第2页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_第3页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_第4页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标志和规律。2、培养依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教学重点:识别以及翻译文言句式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命题预测:从命题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给定四个备选项,选出其中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二是翻译题,给定一个句子,要求进行翻译。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2、1、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⑴“・・・・・・者,……也”格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离骚”者,犹离忧也。⑵“・・・・・・者,•……”格式粟者,民之所种。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⑶“,也,'格式例(1)梁,吾仇也。(2)曹公,豺虎也。(4)“……者也。"格式例(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素”表判断。⑴“……乃……"格式,可译“是"“就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臣乃市井鼓刀屠者。(2)“……则……格式,可译“就是"例:叩之寺僧,刻史公可法也。此姒岳阳楼之大观也。(3)“……即……"格式,可译“就是"

3、例:梁父做楚将项燕。(4)“皆”格式,可译“都是"例:环滁皆山也(5)“……素……讶各式,可译“一向是"例:且相如素贱人。3、用副词“……诚……”的格式,可译“的确是”。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啲区别。⑴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⑵例:问今遅何世?乃不知有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姥女郎。5、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⑴、例:予本誰文人画士。六国破灭,誰兵不利6、直接表判断的。⑴例:荀卿,赵人。⑵例:刘备天下枭雄。(3)例:秦,虎狼之国也。练习题:1、选出“是,,字表示判断的一项:A是可忍,孰不可忍!B

4、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唯利是图。D巨是凡人,偏在远郡。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个句式与下面哪一个句子的句式不相同?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D、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第二课时二、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表示主语被动的句式。主要用介词“被"字;文言文的被动句,在多数情况下是不用“被''字的。文言文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1、“……于……”表被动。例(1)而君幸于赵王(2)不拘于时,学于余(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5、,外欺于张仪。2、用“……见……”表被动。例:⑴秦城恐不可得,徒宠欺。3、用“见……于……”表被动。例(1)臣诚恐宠欺于王而负赵。(2)吾常览笑于大方之家。4、用“受……于……”表被动。例(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5、用“为……”表被动。例(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用“为……所……”表被动。例(1)赢闻如姬父为人傍杀7、用“……为所”表被动。例(1)不者,若属皆且为曆虏8、用“……被……”表被动。例(1)例: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夜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夜秋娘妒9、意念被动句(有些动词本身表示被动)例(1)洎牧以谗诜(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6、鬲举于鱼盐之中。练习题:选出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句子:A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B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C(贾谊)以能诗书闻于郡中。D燕国大乱,壤削主困,为天下笑。E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F伍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G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H屈原放逐,著《离骚》。第三课时三、倒装句(变式句人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出现了一些前后倒置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例:⑴甚矣,汝之不惠!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2、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7、例:(1)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例: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3、定语后置。A、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受物之汶汶者乎?B、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求人可使报秦者。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