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送别诗

专题五送别诗

ID:32773058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5

专题五送别诗_第1页
专题五送别诗_第2页
专题五送别诗_第3页
专题五送别诗_第4页
专题五送别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五送别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四思乡怀人诗鉴赏【试题引路】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②,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③、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释】①茂嘉:辛弃疾的堂弟,时因事贬官。②燕燕:《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2、。③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1.文章开头写了三种悲鸣的鸟声,下列选项不属于鸟鸣声作用的是()(3分)A.用鸟声起兴,烘托强烈的悲剧气氛。B.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寄托自己的悲痛心情。C.交代离别的时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D.为下文抒发胸中郁积做铺垫。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B.词人送走爱妾,又与堂弟告别,身受幽禁与国破家亡的悲伤充分体现出来。C.“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

3、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D.“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3.下列送别诗中的诗句,情感差异最大的一项是()(3分)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3种情感?(3分)5.“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

4、,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你如何看待李陵和苏武?(6分)6.词中“马上琵琶关塞黑”化用了昭君辞汉出塞的典故,杜甫写昭君的《咏怀古迹》之三中有“琵琶”二字的是,。“易水萧萧西风冷”9/9用到了荆轲别燕太子丹的典故,原句是,!(4分)参考答案:1.C2.B(“词人送走爱妾”错,用典,注意注释中“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3.D(没有伤感之情)4.离别堂

5、弟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怀才不遇之悲。(3分)5.李陵曾是悲壮的英雄,投降匈奴,情非得已,但他并没有完全被叛汉人。然而不管怎样,武将贪生,战败降敌,总是耻辱的。苏武身上,散发着一股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气息。有着一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节操,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6分)6.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分)【知识梳理】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诗人们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

6、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

7、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其代表人物及诗作有——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高适:《别董大》。骆宾王:《易水送别》。一、常见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

8、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9/9(一)习俗类意象:1、柳  (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