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名解

中医外科学 名解

ID:32779005

大小:36.6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5

中医外科学 名解_第1页
中医外科学 名解_第2页
中医外科学 名解_第3页
中医外科学 名解_第4页
中医外科学 名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 名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中医外科学》名词解释1.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总称。疡科及外科。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生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而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6.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7.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分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8.盘根:指肿疡基底部

2、周围之坚硬区,边界清楚。9.跟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10.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11.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12.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13.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称为痔。14.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

3、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的病理改变,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与外口;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15.痰:外科之痰多指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性。16.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皮里膜外表浅部位的病理性肿块;非指西医学之结核病。17.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猴年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石,故称之谓岩。18.

4、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因素统称为毒。19.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20.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21.顺证:“顺”就是正常征象,但并非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中,按照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22.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的不良的症状者

5、,称为“逆证”。23.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文案大全实用标准1.劳伤虚损:主要是指劳力过度、劳神、房事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受阻,阴阳失和,是正气亏损而发生疾病。2.气血凝滞:是指气血生化不及或运行障碍而致其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3.部位辩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辩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4.经络:是体表组织与脏腑器官之间的重要联络渠道。5.肿: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形成的体表症状。6.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

6、疮疡,如疖疔初起、丹毒等。7.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8.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9.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等。10.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或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在,不红不热,皮色不变。常见于瘰疬、脂瘤等。11.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气,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常见

7、于气瘿、乳癖等。12.淤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常见于皮下血肿等。13.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常见于某些疾病染毒所致,如乳痈、肛痈等。14.实肿:肿势高突,盘根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15.虚肿:肿势平坦,盘根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16.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者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17.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

8、,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其大小不一,多呈圆形、卵圆形、扁圆形等局限性隆起,亦可相互融合成片或相连成串,亦有发于皮下,不易察觉,用手才能触及。18.痛:是气血凝滞、阻塞不通的反映。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痛为疾病的信号,也是疮疡最常见的自觉症状,而疼痛增剧与减轻又常为病势进展与消退的标志。19.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20.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21.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