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

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

ID:32784410

大小:6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_第1页
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_第2页
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_第3页
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日武器产量差距有多大日本工业发达,战时每年的钢产量是中国的数百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之所以要维持对日交涉,避免战争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日国力相差过于悬殊。1934年,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说,“现代战争为科学的战争,然而中国的科学发明与工业技术,自觉幼稚,不逮日寇”,且“中国在战争上应具备的条件极不充分,海军空军都不如人家,殊无对日作战之可能。”蒋介石此说,确非虚言。从下表中选取的生铁、钢材和煤产量情况,即能看出战前中日两国工业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国的数据不包括已沦陷的东北,日本数据

2、仅包括其本土)。中日两国生铁、钢材、煤产量对比战前,日本的钢铁产量是中国数十倍;全面战争爆发后,中国只有少数企业迁往后方,使钢铁产量进一步下降。技术落后,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日本在战时使用高炉炼钢,如八幡制铁所有两座1千吨高炉、广畑制铁所有一座1千吨高炉等。相比之下,中国大后方规模较大的大渡口钢铁厂,仅有2座10吨炼钢炉;而云南钢铁厂直到1943年,才有了一座50吨炼铁炉。4/4日本煤矿很小,主要依靠从中国进口。战争后期,至少有10万个熟炼矿工被征召入伍,取代他们的是外国劳动者(主要是朝鲜人和中国人

3、)和战俘。这虽然使日本的煤产量在1945年一下少了50%,但还是远超当时的中国。下列柱状图,可以更为具象地呈现上述差距:1937-1945年中日两国生铁产量差距(万吨)1937-1945年中日两国钢材产量差距(万吨)1937-1945年中日两国煤炭产量差距(万吨)4/4日本轻重武器生产能力强大,生产量是中国的数十倍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战时生产充足武器的前提条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其“所有战争武器,如飞机、战车、火炮、舰船、车辆及化学兵器等等,均能自造”,而中国“科学落后,工业基础脆弱,军事工业设备简陋

4、,技工缺乏,尤属十分幼稚。且复限于财力,无法大事扩充,致重武器多不能自造,往往付之阙如。”因此陈诚说,“敌人之军需工业,实非我国所能望其项背。”弹药方面。战争初期,据何应钦的统计,至1938年12月,国军消耗步、机枪子弹达7.2亿余颗,而当时中国各军工厂月产量不足1000万发。1939年之后,因弹药库存耗尽,且弹药补充能力极为有限,国军弹药消耗量骤减。这也是战事长期被迫处于防御态势的关键。武器方面。下面是重庆的主要兵工厂(国军武器的最重要来源)1938年—1945年生产量,与日本1939年9月—1945年

5、8月的生产量的一个对比。战时中日部分武器生产量对比从表中可知,在轻重武器生产上,日本的年产量远多过中国。而太平洋战争后期,在受原料减少,钢产量降低等影响的情况下,1945年前8个月,日本依旧生产了4万支机枪,超过中国战时的全部生产量。至于飞机、坦克与舰船的生产,更非中国所能相比。战争期间,日本生产了5.5万架飞机、4800辆坦克和244艘舰船。中国战时所使用的少量飞机、坦克等,则全部来自于进口,只有能力生产其中的一些部件。综上可知,不管是战前,还是战时,中日两国的工业水平相差都极为悬殊。在拼国力的现代战争

6、中,这正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屡屡失利的根本原因。4/4日本建造的雪风号驱逐舰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