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职校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ID:32803050

大小:56.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职校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职校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职校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职校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职校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山东省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266601一次洗手时被烫了,让青岛崂山的学生王宁想到了让水龙头上能显示温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发明了“可控水流、显示温度水龙头”,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近日乂获得了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地区选拔赛“水科技发明类”三等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做任何一件事,总存在着“想”和“做”两个不同的环节,即“先想后做”的逻辑联系。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人头脑中的创新思维是人的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没有思维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面对现代社会,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产牛创新性成果,就必须先有

2、创新思维,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抓起,进行培养。一、引导学牛破除阻碍创新思维的枷锁1•破除从众型思维枷锁。在社会牛活在,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那些与他们互动的人,同许多人在一起,个人极易受到影响。因为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正确的可能性更大。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牛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人,而怀疑、修正自己的判断。因而,在思考有待创新的问题时,需要警惕从众心理可能会产牛的妨碍创新思维的作用。应当既要相信群众的智慧,认真对待众人的看法与做法,乂要不受限制与约束,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独树一帜,具有“反潮流”的精神。

3、2.破除权威型思维枷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权威。社会的稳定有序往往基于人们对权威的崇敬及对权威的必要服从。但如果把权威绝对化、神圣化,对权威的崇敬就会变成对权威的迷信和盲目推崇。在自己的思维中,要尽量弱化权威定势,把它认为是过时的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权威不断让位于新权威。明白这一点,会大大减弱对某权威的敬畏心态。想想三年前的某个权威如今还是吗?或者看成是别的领域的权威。我们要问问自己,他是哪个领域的权威?他对这方面有研究吗?他的观点对这个领域有价值吗?如通过分析,不会完全相信电影演员做的药品广告、某运动员推销的食品等。3•破除经验型思维枷锁。生活中,每个人都会

4、积累大量的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可以凭借经验指导相同情况下的活动,提高效率。但由于受许多条件的限制,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往成功的经验有可能落后于客观情况的发展,因此应冲破经验的狭隘眼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上的认识,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创新的方向。4.破除书本型思维枷锁。书本知识与创新思维有很重要的关系:一方面,书本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起跑点;另一方面,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已有的某些知识会过时或者有缺陷。因此,应增长运用书本知识的智慧,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善于超越有限的专业领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空间。二、几种常见的创新思

5、维方法1.发散思维。是以解决某个问题为轴心,沿着多个方向去思考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的思维方法。首先,遇事要大胆敞开思路,不要仅仅考虑实际不实际、可行不可行,其次,坚持思维的独特性是提高发散思维质量的前提,重复自己脑子里传统和定型的东西是不可取的。2•逆向思维。在创新过程中,遇到难题,有时从正面不易突破,就改从相反的方向去探求,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我们数学中的反证明题一样,其至因此而有新发现、新创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3•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借助于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关系,由已知属性推导出未知属性的方法。生活中,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

6、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的熟悉的问题进行类比,做一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路开阔的人,就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发明的工具--锯子,就是在认真思考相似事物间的属性,反复试验和改进做成的。三、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看奇思妙想的案例,从他人的创意看到生活中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潜能人皆有之,它不单单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岀创新的火花。有认真的主观努力,就有可能进入创新境界,创新自信心渐渐增强。2•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的创新大赛,在班级中,层层选拔,不断改进、优选项目,不断开阔眼界,提升学生创

7、新的参与意识。要了解本地区的一些创意创新大赛活动情况,对青少年的创新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思考过程中发现项目的不同之处,发掘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的问题,敢于破除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了解科技前沿的动态。3•分小组商讨创新作品,定期进行作品比赛,使学生体验到完成创意设计、实践操作、分享成果的过程。手工创造比赛中,通过学生展示成果、介绍成果、给同学答疑等活动,使学生参与热情高,思维更加开阔、敏捷,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参与兴趣浓厚。4•活学活用课本知识,引领同学们注意身边的小事,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身边一些不尽完美、不尽人意的地方,利用所学

8、知识加以改进、突破和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