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

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

ID:32805897

大小:55.9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_第1页
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_第2页
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_第3页
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阅读中情感调动探析摘要: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一门工具学科,一门综合文化素养学科,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单一,致使语文的教学走进了“高分误区”。学校、老师、家长,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追求高效速成,追求高分,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功利。以往的朗朗书声,神情陶醉的面容早已被机械的分析讲解取而代之,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工具,没有感情、时间、精力去领悟语文的整体魅力,这便成为语文教学长远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调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To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调动语文课本就是众多的文人志士谱写和精心营造

2、出来的美文佳作组成的,它是一个充满自然美、人情味和真善美的世界,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先给学生开启一道情感之门,让学生置身于有血有肉的情感世界中,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体会和感悟到文章的精神内涵,教师才算真正地进行语文教学。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阅读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之外,有效地进行情感调动,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主动地去体会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情感和精神,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干部分,情感的调动很重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还能完善人格,发展个性,成为一个具有丰富

3、的内心情感世界,灵魂多姿多彩的精灵。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调动的重要性首先,就阅读本身来说,它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语言表达技能的结合,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心理研究也表明了,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解、思考、记忆和情感、意志、个性等共同参与的过程。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陶冶性情,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其次,就语文教材来说,语文课文中,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无论是掩饰不住的相思,还是怀才不遇的愤恨,无论是对自然美景的陶醉,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无不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信息,无不给人

4、以美感、励志感、理智感、道德感、感恩感等等各种情感的熏陶。甚至是议论文,在分析和概括的逻辑思维中都可以得到理性情感的熏陶;最后,就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情感丰富但却含蓄,不易外露,也不善控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直观形象的,充满情趣的语言和动作,来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最佳的上课情绪,提高教学效率。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调动首先,就师生关系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平等地进行无碍的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情感转移,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感情方面的投资

5、,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不光是学习、思想,还应该包括生活、身体等方方面面,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和尊重老师,从而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师生情感。其次,就阅读教学来说,很多时候,文章的感情很含蓄,很隐蔽,学生很难体会。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各种恰当的办法,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让课文在阅读的教学中,由教师操控,自然有序地释放情感的能量,让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故事、充满情感的审美过程,让学生在其中领略作品的精神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调动情感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可巧设情境来激发情感,利用多媒体、音乐、幻灯片等方式,直观

6、、生动地再现文章内容,增加课堂的生活性、故事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师可用语音准确,情感饱满的范读来言语传情、态势造情。叶圣陶曾说:'‘当范读的时候,要把文学中的精神情趣在声音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范读,它可以将文章含有抑扬顿挫之声、酸甜苦辣之味、喜怒哀乐之情的文本文字转变成为有声有色的语言情境,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和深刻地了解文章情感基调,为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打下基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还可以给学生介绍更多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增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才能积

7、攒更加丰富的情感经历,才能从作品的表象之下,挖掘它的深层情感特征,并在情感阅读中体会语言的深沉美,华丽美;还可以是情理整合,初中语文课文中不乏佳文美作,他们蕴含着人情美、人性美、人格美等等,在长期阅读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动脑、动心、动情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参考文献:[1]郭根福•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3]任丽芬•有效备课[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杨集初中)编辑张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