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乳牙滞留264例病因的探讨

儿童乳牙滞留264例病因的探讨

ID:32806866

大小:54.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儿童乳牙滞留264例病因的探讨_第1页
儿童乳牙滞留264例病因的探讨_第2页
儿童乳牙滞留264例病因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童乳牙滞留264例病因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乳牙滞留264例病因的探讨冯昕(锦州市妇婴医院121000)【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64-01儿童乳牙滞留在口腔科临床较为常见,其病因较为复杂,其后果往往导致牙冶畸形作者于2010年一一2012年对612名6〜12岁小学生进行牙齿萌出情况调查,并对其中264例乳牙滞留患者进行问卷资料统计.探讨儿童乳牙滞留的病因,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264例患儿中男158例,女106例。其中6〜7岁76例,7〜8岁137例,9〜10岁15例,10〜12岁36例。检查后,即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二、统计结果1乳牙

2、滞留牙位:上乳中切牙45颗占总数的17.05%,上乳侧切牙38颗占总数14.39%,上乳尖牙24颗占总数9.09%,上第四乳磨牙6颗占总数2.27%,上第五乳磨牙4颗占总数1.52%,下乳中切牙65颗占总数24.62%,下乳侧切牙56颗占总数21.21%,下乳尖牙14颗占总数5.30%,下第四乳磨牙9颗占总数3.41%,下第五乳磨牙3颗占总数1.14%02滞留的乳牙数:滞留I颗牙者为182例,占总人数68.93%;滞留2颗牙者54例,占20.44%;滞留3颗牙者28例,占10.63%。3乳牙滞留的年龄:乳牙替换时间上乳中切牙7.5岁•上乳侧切牙8岁,上乳尖牙12岁,上第

3、四乳磨牙10.5岁,下颁乳中切牙7岁,下乳侧切牙8岁,下乳尖牙12岁,下颌牙第四乳磨牙10岁,下第五乳磨牙11岁。木组6〜7岁患儿有65例滞留乳牙,占总数24.62%,发病率最高。三、分析讨论1乳牙滞留的原因:乳恒牙的正常替换,有赖于乳牙的自然脱落,而乳牙脱落是牙根吸收,与牙周支持组织失去联系的结果。因此,乳牙牙根吸收不全或完全不吸收是造成乳牙滞留的主要原因。可能因为恒牙胚一般位于乳牙根舌侧深面,如缺乏生理性、功能性的刺激,则恒牙向前庭方向的运动不充分,乳牙根仅舌侧纵行吸收,而不是正常的横型吸收,致使牙根吸收不全或吸收较慢,甚至不吸收而致乳牙滞留。另一原因为乳牙鯛坏、根

4、尖感染或外伤,致使乳牙根牙骨质与牙槽骨之间发生固着性粘连,乳牙牙根吸收停止,出现乳牙下沉现象。另外,继恒牙缺失或继替恒牙牙胚位置不正时,乳牙牙根无(牙合)向压力,致使牙根完全不吸收,乳牙滞留。2滞留乳牙与牙(牙合)畸形:最常见的滞留乳牙为下颌乳中切牙,占24.62%,其次为下颌乳侧切牙、上颌乳中切牙。其中乳前牙滞留占91.67%,乳磨牙占8.33%。乳牙滞留影响了恒牙的正常萌出导致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上下颌前牙扭转与对颌牙发生异常接触将会导致对颌牙的唇或舌向错位⑴。常见下切牙舌侧错位、上切牙唇侧或近远中位错位导致牙列不齐颌骨畸形,如上颌前突、前牙开(牙合),乳牙期、替

5、牙期的牙性一功能性反(牙合)[2]o第二乳磨牙易滞留,造成畸形多,与其牙体较替换牙宽大有关,如不及吋处理,极易造成牙列拥挤等错(牙合)畸形发生。乳尖牙亦易滞留,可能与乳尖牙磨耗刺激不够有关,乳尖牙滞留极易引起尖牙异位萌出、埋伏阻生。正畸临床上,上颌尖牙阻生的发生率居于全口牙列第二位,乳牙滞留可导致尖牙腭位阻生,及吋拔除滞留乳尖牙,有益于尖牙的正常萌岀[3]。乳牙滞留继替恒牙萌出受阻,可能出现埋伏阻生、错位萌出或萌出顺序异常,造成牙齿排列及牙(牙合)关系的紊乱。3乳牙滞留的治疗处理方法:如下前牙区常见的双重牙列,应及时拔除滞留乳牙。对--侧恒牙已萌出而另一侧同名牙未萌出的

6、病例,我们认为必须经过X线检查,如X线片证实恒牙根发育已超过1/2,则应拔除滞留乳牙。对继替恒牙先天缺失者,X线片显示滞留乳牙完全没有吸收或吸收不多,牙周组织健康,又能行使咀嚼功能者,则宜保留。如伴有错(牙合)畸形,可酌情拔除这类滞留乳牙,行正畸矫治。总之,对滞留乳牙在临床上应早期发现,应视临床情况酌情及吋处理,这样可减少或减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和发展。参考文献⑴贝琨,达式金,丁筱青•替牙期前牙扭转的双托槽法阻断性矫正[J]•现代口腔医学,2009,23(3):326.[2]吴丽清,韩星光•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100例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

7、22(3):356.⑶马春敏,段银钟,李德华•上颌阻生尖牙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3):346-3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