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3

《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3

ID:32816849

大小:71.4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3_第1页
《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3_第2页
《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3_第3页
资源描述:

《《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1・(双选)下列现彖是由弹力产生的是()。A.手屮的石块释放后会下落B.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会自动关上C.弹簧手枪将“子弹”射出去D.将磁铁靠近铁钉,铁钉被吸过來2.一根弹簧原长10cm,把它挂在支架上,在下方用3.27的拉力竖直向下拉,弹簧长度为12cm;如果用9.6N的力沿竖直方向向下拉(没有超过测量范围),弹簧的长度变为()。A.12cmB.14cmC・16cmD.18cm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屮错误的是()。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测量范阖B.使用时只能沿竖直方向测拉力C.使用前应明确分度值,

2、且应校零D.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来回运动几次4.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赞的成正比;弹赞测力计能否在月球上测岀拉力的大小?。5.若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不计,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甲为N;乙为N;丙为No能力提升6.如图所示是一个弹簧测力计,请你用比较简洁的文字为它写一份使用说明书。7.有时人们需要找出某装置的缺点,并进行改进,该方法称为缺点列举法,请用该法找出弹簧测力计的缺点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至少找出两个缺点)2.我们已经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赞的伸长就越反,那么弹簧的伸氏跟受到的拉力有怎

3、样的定量关系呢?下表是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的儿组数据。钩码重/N021681012弹簧全长/cm3.54.55.56.57.5911.5试分析:(1)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有什么定量关系?(2)计算在此弹簧下每增加1N的力,弹簧应伸长多少?(3)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多少?答案与解析1.BC解析=炀休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A选项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不是弹力;被推开的门的门轴上的弹簧发生弾性形变,放手总綽簧自动关门,B选项正确;弹簧形变広将“子弹”射出去,C选项正确;D选项是由于磁力,不是弹力.2・C解析二

4、在测量范围內,禅簧的伸悅量跟它茨到的拉力成正比,设此时弾簧的长度为厶那么£_1比口=竺竺,从而得£=16匚血12cm-10cm3.2N3.B解析=所测力若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不仅会损坏测力计,而且测出的力也不准蹒,故A项正确;便用弹簧测力计对拉力方向的要求杲必须与弹簧軸銭的方向在同一直銭上,故可以竖拉,也可横拉,B错;为使读数方便正确,便用前必须明确分度值、量程和校零;为避免弹簧被外売卡住而俊测量不准确,便用前应轻拉挂输来回运动几次,故C、D正蹒。4.伸长量能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暈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

5、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只要弹簧测力计挂钩端受到拉力,则弹簧测力计便有示数。5.424解析:弹簧秤的示数为弹簧测力计挂钩端所受拉力的大小。6.(1)使用这只弹簧测力计吋,最大称量不能超过5N;(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首先要调零;(3)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4)这只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5)读数时,视线要正对指针指示的刻度线且与刻度板表面垂直(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解析:读过题目我们应想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⑴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要调零,来回拉动挂钩以减小摩擦,所测的力不能超出其量

6、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等等。7.(1)量程太小,无法测量更大的力改进方法:换用更硬的弹簧或几个弹簧测力计并在一块使用。(2)弹簧与外壳总是存在摩擦改进方法:所安装的弹簧不要歪斜或加入润滑油(3)进行调零时比较困难改进方法:将刻度变为可动刻度或其他方法(4)固定在弹簧下端的指针容易松动,使指针脱落改进方法:将弹簧下端的铁丝弯一小圈,用螺丝把指针固定在小圈上8.(1)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0.5cm(3)0〜8N解析:(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2)设弹簧伸长/cm,贝i

7、j4N-2N1N,解得力=。・5cnu5.5cm-4.5cmL(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而当钩码重为10N时,伸长为1.5cm,故可知量程不能超过8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