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3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3

ID:32817166

大小:57.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3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简述两政策的内容,归纳其特点,理解其作用。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过程与方法: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学习运用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新经济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借鉴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持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2、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内容和意义;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概况。教法方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许多中国人都感言:真正対中国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俄罗斯民族,有人曾用“刻骨铭心”来表达他们对俄罗斯的前身一一苏联的印象。作为一个曾经对I比界产生过巨大彫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历程。二、新课讲授1、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请同学们从课文屮找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并作简要的概

3、括。背景:连年战争使苏俄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多个学生归纳)师:在这样的非常吋期、危难吋刻,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苏维埃政府实行了非常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由于政府付给农民的货币急速贬值,引起了农民的恐慌和不满。它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施时间: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内容:(1)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在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那些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3)在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探究活动一一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材料一、1913年一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

4、产情况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1911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种植业(%)10064107107畜牧业(%)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04.5197.24794.7牛(万头)6.0605.2506.210102.5猪(万头)2.0901.7502.180104.3材料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吋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一一《大国崛起》解说词师:材料一屮1913——1925年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变化?生:农业生

5、产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师:根据材料二,苏俄由“半死的人”到能“拄着拐杖走动”,靠的是什么?生:新经济政策。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新经济政策?生: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教师补充:刚才同学是从实践上來阐述的,那么从理论上讲,它也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社会主义工业化(1)方针的确立时间: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提出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

6、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方针。(2)过程实行计划经济,于1928年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又相继实行了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3)成就“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投资的四分之三用于重工业。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建成6千多个大企业,建立起了飞机、化学以及机器制造业等部门。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3、农业集体化(1)方针的确立时间及内容: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决定,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2)影响积极影响:农业直接

7、纳入国家全血管理之下,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保证;消极影响:釆取行政命令和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粮食产量长期停滞不前(3)“斯大林体制”的特点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三、教师总结概括四、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屮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的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五、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