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

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

ID:32833262

大小:56.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_第1页
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_第2页
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_第3页
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生成”关注小学牛在数学课上的“牛成”滕传祥(河南省鹿邑县王皮溜中心小学477200)【摘要】教学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体验成长为指针。教师除了做好课前的合理预设以外,更要积极挖掘课上动态牛成的有价值信息,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木文对学牛的“生成”问题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讨:首先,提供空间,发散思维。其次,即时探底,调整策略。最后,捕捉“亮点”,展现精彩。【关键词】小学牛;数学课;“牛成”【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60-02如果我们把上课仅当作执行教案的

2、过程,把教学进程想成是完成预定的步骤而无一“节外生枝”,把学生的回答看作是回音壁里的余音,不可有弦外之音的小插曲,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课堂教学像河流一样是流动着的,在这一条流淌着知识的大河中,每时每刻都呈现着不同的姿态与风采,孕育着无尽的猜想与思考。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木性的改变,许多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反省自己,收敛原有的固执与专横,根据学牛己有的知识经验,善待课中的动态牛成素材,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砥砺

3、与启迪,共同研究和发展。1提供空间,发散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沉闷乏味。《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牛的认知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牛的积极性,向学牛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里可以看岀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不能一人“唱独角戏”,必须还学生“空间”,只有为了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的思维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聘,也才能产生多种教学资源,促成

4、“生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准许他们自主地思考。2即时探底,调整策略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往往只在备课吋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思维和真实水平我们无法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还要在课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随时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实现教学

5、的自由化。我在教学“笔算乘法”中就采用了即吋探底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一步,复习导入。第一次探底:口算23×2.23×4,说说思考过程并对两题进行比较,了解学生对I口知的掌握程度。探底结果学生口算熟练,算理表达清楚,根据探底结果省略了课前准备的另外几道口算题,直接揭示新知。第二步,探究新知。第二次探底:关于笔算乘法,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你能笔算5×4吗?在自己的本上试一试,了解学生对笔算格式的掌握情况。探底结果学生对笔算的格式掌握较好。根据探底结果我又放弃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在下面的教学中人胆的让学生去探究。第三次探底:独

6、立尝试23×2>23×4你能不能写成笔算的形式?会计算吗?通过反馈交流,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水平,能否独立地从【口知中进行迁移。探底结果得出学生对竖式的摆法、格式以及23×2的笔算都能通过自己的迁移独立完成,但在23×4-题上出现了困难。根据探究结果,我简单的总结了不进位笔算乘法,重点地引导学生探究进位笔算乘法。像这样通过探底,随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将这些既时资源作为教师展开引导的出发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课堂的真实性得到的了体现。3捕捉“亮点”,展现精彩“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

7、,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些情况作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课堂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作为教师就要善于随机应变,巧妙地捕捉“亮点”资源,灵活的调整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不断在“生成”中绽放美丽。我在教学《加法结合律》吋岀现了这样的情况。在推导出(a+b)+c=a+(b+c)后,一名学生举起手:“老师,我有个问题。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不科学:(a+b)+c二a+(b+c)。等号左边(a+b)+c只要写成a+b+c就可以了,本来就先算a+b根本不用加括号,简直多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