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艾灸语录

古代关于艾灸语录

ID:32836771

大小:632.83 KB

页数:147页

时间:2019-02-16

古代关于艾灸语录_第1页
古代关于艾灸语录_第2页
古代关于艾灸语录_第3页
古代关于艾灸语录_第4页
古代关于艾灸语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关于艾灸语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关于艾灸语录,我们不能忘艾灸作为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病方法,解决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医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老百姓也能用的起,人人都可以自救。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了。1.《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2.《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3.《黄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4.《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5.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6.一炷着肤

2、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7.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8.《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9.《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10.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11.《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陈延之)12.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13.《针灸资生经》说:

3、“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14.《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唐代孙思邈)15.《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16.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17.《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18.《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19.《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20.《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

4、诸经而治百病。”21.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22.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23.《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24.《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朝鲜--许浚)25.《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26.《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27.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

5、身挺烟。”147/14728.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29.“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深入艾灸的历史渊源,振兴中医灸法“针”和“灸”并称针灸 ——人们常说的“针灸”是两个不同的治疗方法,“针”是指应用专用的针具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而“灸”则是应用燃烧艾叶制成的艾绒,以温热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发现和使用,可能更早于“针”。而今,中医界一片慌乱中,灸法亦有成为历史的危机……在城市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些过往的男男女女,很少有人知道灸法的存在,有的人回答道:灸法?知道知道,不就是扎针吗?听说国外现在很重视。

6、呜呼!曾在中国被中医大夫和民间百姓所普遍看重的灸法,如今已不为普通人群所知晓;不再被中医普遍采用。中国的宝贝——中国的灸法——已经开始失落。 灸法深植于中国文化精髓,曾在我国古代兴盛一时。古代中国,许多医学大家,虽精通方药和针法,在实际治疗中,则偏爱灸法,比如,被誉为神医的华佗,给患者治疗疾病时就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柱,病即痊愈。晋代葛洪的妻子鲍姑,更擅用灸法,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灸疗专家。葛洪也许深受其妻影响,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共录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这说明,灸法在古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重要性还

7、要超过针法。灸法创造许多奇迹,中国历代医学专家皆对其推崇倍至。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一书中对灸法的疗效有很高的评价:“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灵枢经》则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意思是,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的功效。唐代药王,更是深受灸法之益处。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了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艾火遍身烧”,到了93岁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岁过百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书写了震古烁今的医学名著《千金翼方》30卷,并在书中提出:“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公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