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ID:32898026

大小:24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17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_第1页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_第2页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_第3页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_第4页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提要]·人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文化特质)。不应当离开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文化背景来讲管理理论。·华商的成功之道,不仅熔入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方式,而且深烙着炎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印记。·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是三分法思维。“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的根基。·后期占据了正统的地位的朱熹理学动摇中国哲学根基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近代的衰落和民族的耻辱。·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之道:学习西方管理模式,融入中国文化哲学。·中国企业追求和谐之路:借重“执两用中”的工具。·要使用好执两端而用其中的工具,还需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执中就是在两端之间

2、的整个中间状态区域内选择一个能够实现和谐的小区域的工作过程。中国著名管理学家潘承烈教授认为:“管理和管理科学不完全和科学技术一样可以到处通用,而必须根植于不同的国情和民情,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也说过:“管理越是能够利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与理念,则其成效就越大。”这很显然,科学技术的主要对象是物,物性到处都一样,自然可以到处通用。管理者本身和管理的主要对象都是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组织。人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文化特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人类的文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人类文化不但有它的共同属性,而且也形成了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中国文化和

3、西方文化,相互的差异性已经发展得比较显著。离开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文化背景来讲“管理全世界都一样”的管理理论,无视人和由人形成的组织有别于“物”的特殊属性,见“物”而不见“人”,也就难免以偏概全。本人在企业考察和辅导时注意到,在厦门经济特区的外资企业,其成功者如厦门TDK有限公司等,就明确提出了管理及干部本土化的问题。厦门TDK公司并没有照搬日本公司的终身顾佣、年功序列、非专业化等三大法宝,而是结合中国国情、民情采用更切合实际的“人性化管理”,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而所谓的“人性”,并不是全是天生的,而受文化一定的制约。日资企业的这种做法,并非让步或倒退。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

4、种发展——管理必须符合文化背景,才能有成效。美国著名的文化学专家怀特认为:“在其他因素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文化要素总量越多,要素间交互作用的速度越快,文化的综合——发明和发现——的数量也就越多。”不同的管理文化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显然也是推动管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使得现代管理发展得能够与更多的文化要素相适应。彼得•德鲁克在《新的“超级大国”:海外华人》一文中还作了如下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初看上去,海外华人的新的跨国集团和其他企业完全一样。比如,它们按公司方式组建,有董事会和公司职员。但它们的运行方式和世界经济中任何东西都完全不同。描述它们的最好方式也许是把它们当作一起营运操作的一个家族。……把海外华人的跨国公司聚合在一起的既不是所有权也不是法律合同,而是家族关系中内在的互相信任和互相承担的义务。这种结构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根源,已经存在了两千年。因此,生存之道取决于把钱财和生意迅速转移到一个远亲那里去的能力,没有任何合同或书面的东西。在这种制度下,其约束力——而且是有效的约束力——便是如果某人背叛了这种信任,就会遭到整个商业

6、界的唾弃和放逐。这一传统有着巨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它说明了为什么海外华人的集团发展得如此迅速。”近年来,华商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纵横驰骋、屡战屡胜,令全世界惊叹!他们的成功正是这种文化撞击的结果。应当注意到,他们的成功之道,不仅熔入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方式,而且深烙着炎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印记,尤其是华人文化中的哲学根基。一、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一分为三(一)什么是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简单地讲,就是三分法思维——“一分为三”。这种不同于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的根基。西方传统的基本思维方

7、式是二分法,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分为二”。即把思维的对象都分割为两部分:A或非A。例如,物质,或非物质——精神;主体,或非主体——客体;真理,或非真理——谬误;强者,或非强者——弱者;盈利,非盈利——亏损;好的,非好的——坏的;成功,或非成功——失败;生存,或非生存——死亡;等等。两者对立,是A就绝对不是非A,不容许含糊。这种思维遵循“形式逻辑”,强调“排中律”。对变化的理解也分割为二:一个对象渐变或突变才成为决然不同的另一个对象。中国传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三分法,也就是“一分为三”。即把思维的对象都视为一个整体(一、太极),这个整体中都有两种趋势(两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