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

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

ID:32910161

大小:6.20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2-17

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_第1页
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_第2页
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_第3页
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_第4页
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耕作方式对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调控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Title:Effectsofsoilmoistureregulationunderdifferenttillage—farmland导专论文提交曰学位授予日期:致谢本研究是在导师王同朝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试验设计、实施到最后的撰写,无不凝结着导师的智慧和心血。导师严谨、求实、认真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知识渊博、思维缜密、视野开阔、开拓创新的学者风范,以及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恩师博大宽广的胸襟,平易近人的品质,是我终生学习的典范!导师的教诲定当铭记终生,也必将受益终生!在此,向我的导师表示

2、最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感激!本试验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商丘国家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试验站进行,试验过程得到了王和洲(研究员)站长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可谓我的第二导师。在生活中王老师平易近人,关怀无微不至,可谓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此恩必终生不忘。非常感谢杨慎骄博士在试验和论文写作中的指导和帮助,还有张笑培博士、刘安能博士、陈金平博士,孟兆江老师以及师妹白芳芳的关心和帮助。站上工作人员武鹏举工程师、李承铭师傅及试验田管理员殷洪臣师傅也给与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论文的选题和最后答辩的过程中,衷心感谢林同保教授、马新明教授、杨青华教授、贺德先教授、赵全志教授、王小纯教授、王志强

3、副教授、熊淑萍老师及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和研究生处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感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李向东研究员和贺德先两位专家在论文评审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师母卫丽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无私关心和帮助!在课题准备和试验进行的过程中,感谢实验室同届邵扬及师妹齐爽、李小艳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感谢研究生车芳芳、李燕强、王策、李冠甲、李莹、赵宇、李锦锦、赵龙飞、僧珊珊、蒋向、王旭、张景景、王晓军等同学的帮助,感谢10级师妹杨阳、邓粝、石珊珊的关心。同时也感谢07级实习生陶金江、梁玉超、朱灿灿、赵晶晶、卢文晋,赵斌;08级实习生桑世飞、任珍静、张金茹、孙建喜、郭峰等同学的帮助,在此对

4、他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父母三年来从经济和精神上对我的默默支持、理解和帮助,给予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我渡过了生活和学习上一个又一个难关,顺利的完成学业并得以继续深造,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去。最后,向三年来在我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给予无私帮助而又未能一一述及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12012年5月于郑州目录摘要⋯⋯⋯⋯⋯⋯⋯⋯⋯⋯⋯⋯⋯⋯⋯⋯⋯⋯⋯⋯⋯⋯⋯⋯⋯⋯⋯⋯⋯⋯⋯⋯⋯⋯⋯⋯⋯⋯⋯⋯⋯⋯⋯⋯⋯⋯⋯⋯l1.文献综述⋯⋯⋯⋯⋯⋯⋯⋯⋯⋯⋯⋯⋯⋯⋯⋯⋯⋯⋯⋯⋯⋯⋯⋯⋯⋯⋯⋯⋯⋯⋯⋯⋯.21.1研究背景⋯⋯⋯⋯⋯⋯⋯⋯⋯⋯⋯⋯⋯⋯⋯⋯⋯⋯⋯

5、⋯⋯⋯⋯⋯⋯⋯⋯⋯⋯⋯~21.2节水农业的提出⋯⋯⋯⋯⋯⋯⋯⋯⋯⋯⋯⋯⋯⋯⋯⋯⋯⋯⋯⋯⋯⋯⋯⋯⋯⋯⋯.21.3耕作方式对土壤调控效应研究进展⋯⋯⋯⋯⋯⋯⋯⋯⋯⋯⋯⋯⋯⋯⋯⋯⋯⋯⋯一31.3.1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41.3.2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环境的影响⋯⋯⋯⋯⋯⋯⋯⋯⋯⋯⋯71.3.3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92.引’言⋯⋯⋯⋯⋯⋯⋯⋯⋯⋯⋯⋯⋯⋯⋯⋯⋯⋯⋯⋯⋯⋯⋯⋯⋯⋯⋯⋯⋯⋯⋯⋯⋯⋯⋯⋯⋯⋯⋯⋯⋯⋯⋯⋯⋯⋯.113.材料与方法⋯⋯⋯⋯⋯⋯⋯⋯⋯⋯⋯⋯⋯⋯⋯⋯⋯⋯⋯⋯⋯⋯⋯⋯⋯⋯⋯⋯⋯⋯⋯⋯123

6、.1试验地概况⋯⋯⋯⋯⋯⋯⋯⋯⋯⋯⋯⋯⋯⋯⋯⋯⋯⋯⋯⋯⋯⋯⋯⋯⋯⋯⋯⋯⋯123.2试验设计和试验材料⋯⋯⋯⋯⋯⋯⋯⋯⋯⋯⋯⋯⋯⋯⋯⋯⋯⋯⋯⋯⋯⋯⋯⋯⋯133.2.12010夏玉米试验设计与管理⋯⋯⋯⋯⋯⋯⋯⋯⋯⋯⋯⋯⋯⋯⋯⋯⋯一133.2.22010年小麦实验处理设计与主要管理⋯⋯⋯⋯⋯⋯⋯⋯⋯⋯⋯⋯⋯..133.2.3201l玉米实验处理设计及管理⋯⋯⋯⋯⋯⋯⋯⋯⋯⋯⋯⋯⋯⋯⋯⋯..143.3测定项目和方法⋯⋯⋯⋯⋯⋯⋯⋯⋯⋯⋯⋯⋯⋯⋯⋯⋯⋯⋯⋯⋯⋯⋯⋯⋯⋯⋯143.3.1土壤水分动态:⋯⋯⋯⋯⋯⋯⋯⋯⋯⋯⋯⋯⋯⋯⋯⋯⋯⋯⋯⋯⋯⋯⋯.143.3.2土壤分层容重:⋯⋯⋯⋯⋯⋯⋯⋯⋯⋯⋯⋯⋯

7、⋯⋯⋯⋯⋯⋯⋯⋯⋯⋯.143.3.3植株叶面积、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一143.3.4基础肥力:⋯⋯⋯⋯⋯⋯⋯⋯⋯⋯⋯⋯⋯⋯⋯⋯⋯⋯⋯⋯⋯⋯⋯⋯⋯..143.3.5光合性能、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测定⋯⋯⋯⋯⋯⋯⋯⋯.153.3.6根系活力:⋯⋯⋯⋯⋯⋯⋯⋯⋯⋯⋯⋯⋯⋯⋯⋯⋯⋯⋯⋯⋯⋯⋯⋯⋯.153.3.7土壤呼吸:⋯⋯⋯⋯⋯⋯⋯⋯⋯⋯⋯⋯⋯⋯⋯⋯⋯⋯⋯⋯⋯⋯⋯⋯⋯⋯.15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